這份聖眷,放眼朝堂誰人能及?

    太子、魏王、晉王都隻喝酒、不說話,這種話語涉及李二陛下,無論他們三個駁斥還是認同,都難免有“褒貶君父”之嫌,不合適。尤其是此等攸關儲位歸屬的時候,小小的一個錯誤都可能被對方抓住,從而導致一敗塗地。

    馬周為人純粹,自是不懼這些,直言道:“陛下英明神武,自是見到二郎一心為公、不謀私利,反對易儲也隻是維係宗祧承繼之規則,不至於使得帝位傳承伴隨著腥風血雨、權力內鬥。”

    李泰與李治兩人麵色便有些難看,和著我們兩個就是禍國殃民的禍害?

    李泰酒喝得有點多,本性難抑,眼神不善的盯著馬周,冷笑道:“這大唐江山乃是父皇一手打下來的,那麽多的貞觀勳貴都沒說什麽,你區區一介幸臣,有何資格指摘父皇之決策?”

    誰都知道馬周年少之時孤貧落魄,最初之時隻不過是常何家中可卿,時常代常何上疏。李二陛下命百官上書討論朝政得失,馬周代常何所寫的二十餘條建議切中時弊、極為附和李二陛下心意,故而將馬周召入朝中,直接簡拔其入門下省任職,自此一飛衝天。

    在權貴、門閥遍及朝堂之時,這樣一個寒門子弟青雲直上,難免被許多人視為“異端”,各種羨慕嫉妒,詆毀輕視之言亦是難免。

    如今將這番話說出,也足以見到李泰的本性,才華橫溢、能力出眾之餘,有些刻薄,眼高於頂。

    實際上,滿朝文武能夠得到他認可的人屈指可數,年輕一輩也就唯有房俊能夠被他另眼相看……

    馬周也不動怒,但詞鋒銳利、毫不相讓:“這江山是大唐之江山,是百姓之江山,不是陛下一人之江山。所以儲君之位固然出自陛下之決斷,但也要響應人心、順應民意,太子仁厚慈愛天下皆知,任人皆想儲位穩固、宗祧承繼。相反,殿下固然素有才氣高絕、能力卓著之稱,但才氣高不過房俊,能力也高不過微臣,並未有一樣出類拔萃之處,偏偏心高氣傲、頤指氣使,若為儲君,隻怕朝局不穩、江山不靖,倒行逆施之處不知凡幾。”

    “嘿!”

    李泰大怒,拍著桌子就要站起來與馬周理論,卻被房俊扯著衣袖摁住肩膀,勸道:“上位者,當允許臣下指摘不足,更要廣納諫言,即便臣下言辭鋒利使得殿下難以自處,亦要先深省自身之缺失,待人更要寬宏有度、雍容大氣,這一點,您得跟晉王殿下學學。”

    李泰對於房俊的話還是能聽得進去得,頓時一驚,向晉王看去。

    一旁一臉純良、溫潤如玉的李治勉強擠出一個笑容,心裏將房俊祖宗十八代都問候了一遍……本王就隻是裝乖巧而已,你總是盯著本王作甚?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