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校尉似乎也知道自家長官的顧忌,小聲提醒道:“凡是有利必有弊,箭在弦上,豈能不發?”

    誰都不願得罪那些個驕奢跋扈的親王殿下們,但這個命令是太子下達的,就算麵前是刀山火海,豈能臨陣退縮?

    李君羨自是明白這個道理,當即一咬牙,大手一揮:“衝進去,除去寺內尼子之外,但有反抗,格殺勿論!”

    他如今已經徹底站在東宮這一邊,但屬實拿得出手的東西不多,何不借由眼前這座尼寺做一個投名狀?反正太子殿下即將登基,自己這個“百騎司”大統領看來還有的坐,換了皇帝依舊還是帝王心腹,又何懼那些個親王殿下?

    再者說來,這夥人隱匿於長安城中已經不知多少年,潛伏太深,一旦有所動作必然難以防範,萬一趁著朝中局勢不穩之際搞出什麽大事件,自己這個“百騎司”統領便是失察之罪,罪在不赦。

    身後數百精銳早已整裝待發,命令下達,立即箭步衝出,前邊的人蹲在牆根下,後邊的人順勢踩著同袍的肩膀竄上牆頭,然後牆根的兵卒後退助跑,蹬著牆壁向上一竄,被牆頭上的袍澤搭手拽上去,然後一同翻入院內。

    數百訓練有素的精銳作為先頭部隊自牆頭翻入寺內,須臾大門洞開,更多的兵卒步履整齊的小跑著湧入門去,長矛、橫刀、盾牌、弓弩,陣列嚴整層層遞進,相互協同彼此拉開,猶如水銀瀉地一般向著寺內各處樓閣、殿宇衝去,儼然一場狹小地域之內發生的攻城戰。

    對方的死士的確悍勇,但訓練之時便用來行刺、暗殺,單兵素質或許更強,但是對上這種軍隊協同作戰的場麵,以一當十也是百搭。

    須臾,寺內便爆出驚呼、喝叱、慘叫,戰況甚是激烈。

    李君羨手摁腰刀站在寺門之外,身後有親兵撐起雨傘,他將懷中濟度尼寺的圖紙掏出展開,不斷聆聽兵卒由寺內傳出的信息,對照圖紙指揮作戰。

    “報!前堂有尼子試圖攔阻,被打昏之後放置一旁,部隊已經衝入各處佛堂。”

    “幾處佛堂內發現可疑內侍,持刀對抗,已被斬殺!”

    “後院幾處精舍內有大量死士,正負隅頑抗,戰鬥激烈!”

    李君羨知道兵貴神速,這些人在此經營許久,難免有暗道之類用以逃匿,此刻自己這邊發動突襲,敵人倉促迎戰自是手忙腳亂,萬一戰鬥拖延給了敵人喘息之機,說不得就要逃掉一部分。

    “必要之時以震天雷轟擊,速戰速決!”

    李君羨咬牙下令,即便誤傷寺內尼子也顧不得許多了。

    而就在此時,李二陛下回京的消息已經逐漸在長安城內蔓延開,宏德坊附近幾處裏坊的百姓難抑狂喜之情,正在試圖衝擊坊卒,出城迎接陛下……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