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長安兵變已經平息,關隴門閥走投無路,隻能奢望於太子欲借助其殘餘力量平衡朝政才能苟延殘喘,隻等著雙方談妥條件便可將局勢徹底穩定,而後山東世家、江南士族大舉入朝,填補關隴門閥空缺出來的諸多位置,將朝政大權攫取於手中。

    而無論李勣亦或是程咬金,背後站著的都是山東世家,此等情況之下違逆太子之意誌試圖將關隴門閥斬草除根,豈不是惹得太子恨之入骨?

    太子畢竟是太子,將來要登基為帝的,再是性格寬厚,可一旦觸及其底線,小綿羊亦會化身食人虎……

    所以李勣此番操作,所圖為何?

    心裏琢磨良久,不得其法,便快速返回駐地,寫就一封書信交給親兵,命其趁夜趕赴玄武門外右屯衛大營,當麵呈交給房俊。

    ……

    尉遲恭老老實實在灞水東岸紮營,關注著西岸的動靜,右屯衛擋住上山的路口,與左武衛對峙良久,形勢劍拔弩張,雙方卻又極為克製,一直未有引發衝突的動作……

    收到李勣軍令的時候,尉遲恭緊蹙眉頭,疑惑不解。

    軍令之中的言辭極為嚴厲,但細細思之,卻並未嚴令他必須撤回灞橋東岸,隻要他心意堅決,這份軍令形同虛設……李勣到底想不想自己撤回灞橋,徹底平息終南山下這一場危機?

    尉遲恭想不明白,他得好好捋一捋。

    作為山東世家在朝中的旗幟,李勣無疑代表著山東世家的利益,但是眼前這場危機卻是因為程咬金以追捕流寇之名義擅自率軍趕赴此地,意欲將關隴門閥一網打盡——這其中究竟是否李勣之授意,誰也不知。

    但尉遲恭作為關隴碩果僅存的武裝力量,為了保住關隴最後一絲元氣不惜違抗軍令前來救援,明顯是與山東世家的述求相背離,正常來說,隨著李勣這份軍令一同抵達的還應該有軍中司馬,將尉遲恭一並逮捕押送中軍處置。

    但李勣卻隻是嘴上說說,實際行動全無,明顯是縱容尉遲恭繼續留在終南山下,與左武衛對峙,隨時可能發動一場大戰,甚至將右屯衛卷入其中,演變成一場三軍混戰……

    所以,李勣到底代表著誰的利益?

    身為山東世家的旗幟,卻罔顧山東世家的意誌,甚至縱容尉遲恭阻止程咬金剿滅關隴門閥……

    尉遲恭思慮半晌,半死不得其解。

    是李勣別有心思,暗中與關隴勾搭在一起,亦或是……李勣根本無法做主?這是兩個可以解釋李勣如此行事的理由,但無論哪一個,尉遲恭都覺得難以信服。

    以李勣之資曆、權勢、地位,關隴憑什麽去收買他於生死存亡之際不惜背叛山東世家的利益?

    同樣,以李勣之資曆、權勢、官職,數十萬東征大軍掌握手中,誰能讓他無法做主,不得不背離山東世家的利益?

    尉遲恭覺得自己腦子裏一團漿糊,愁的掉頭發,隻能趕緊書信一封,將情況詳細說明,命人送去大雲寺,請長孫無忌定奪。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