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自己的父親這般蔑視,臨死之時寧願中樞動蕩、朝局傾覆,數以十萬計的長安百姓卷入兵災,亦要將太子廢黜……對於太子來說,這是何等的悲傷與挫敗?

    太打擊人了……

    他也明白了太子執意留著關隴的意思,關隴門閥舉兵起事、其罪可誅,如果太子在位他們還有幾分利用價值,能夠得以苟活,可若是太子下台、新君即位,為了整肅朝堂,勢必要殺雞儆猴,將關隴連根拔起,由江南、山東兩地門閥充入朝堂,盡在掌握。

    所以,關隴若想活命,保證傳承不絕,就隻能死死的站定太子這一邊,即便將來遺詔流出,他們也得與太子並肩作戰。

    李靖心神震蕩,良久方才低聲問道:“殿下……有何打算?”

    若是李勣、王瘦石等人當初拿出廢黜之遺詔,太子是否甘心讓位、眼睜睜看著即將到手的帝位拱手讓人?

    這不僅攸關太子個人之生死,更攸關東宮內眷、文武官員、乃至於此次兵變之中完全忠誠於太子的軍隊。

    李承乾放下茶杯,挺直背脊,與李靖四目相對,眼中目光灼灼,一字字道:“這隻是咱們的猜測而已,當時父皇於軍中受創,李勣等人傳回消息說是傷重昏迷,既然如此,又怎麽可能留下遺詔呢?”

    李靖沉默一下,心中砰砰亂跳,好半晌,緩緩頷首道:“殿下之言有理,這份所謂的遺詔,未必存在。”

    遺詔到底存不存在?

    這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太子肯不肯承認,更重要的是看誰拳頭硬。如果東宮一盤散沙,太子毫無心氣,即便沒有這份遺詔,手握大軍的李勣以及代表李二陛下最忠心力量的王瘦石亦可輕易易儲。

    反之,隻要東宮的拳頭夠硬、上下齊心,即便這份遺詔當真存在又能如何?

    法理從來都隻能作為輔助,就好似當年的玄武門之變一樣,太子建成名正言順、大義所在,可李二陛下一朝反噬,將其黨羽一並剪除、朝野上下殺戮肅清,堂堂正正坐在太極宮的禦座之上,還有誰敢提一句“謀逆”?

    始皇帝駕崩之時,公子扶蘇孤懸於外,胡亥矯詔送往扶蘇麵前之時,有誰不知其中蹊蹺?扶蘇之所以飲鴆自盡,與其說是“遵從父命”,更應該是身邊的蒙恬不願為了他揮師鹹陽、匡扶國祚。

    但凡拳頭夠硬,什麽聖旨、詔書都是一張廢紙!

    李承乾雙眉一揚,舉起一隻手掌,指天立誓:“孤於危難之中,得衛公之輔佐,匡扶國祚、維係正統,他日功成之時,富貴與共、必不相負!若違此誓,天誅地滅!”

    李勣離席起身,單膝跪地,沉聲道:“殿下寬宏慈愛,乃千古明主,老臣有幸追隨殿下,自是赴湯蹈火、萬死不辭!”

    君臣立誓,相視一笑。

    遺詔又如何?

    走到今時今日,乃是東宮上下浴血奮戰換來,區區一份遺詔就想讓他低頭?

    絕無可能。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