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孫無忌默然不語,心中思量。

    這乃是侯莫陳家對他的交待,畢竟侯莫陳麟引兵後退致使右屯衛突破金光門使得局勢陡然糜爛,這件事他們繞不過去。

    而侯莫陳家沒有為了表達“愧疚之意”死戰金光門,而是繞路城南明德門入城趕赴西市參戰,這是極為明智的做法。右屯衛野戰無敵已經是關隴上下的統一認知,唯有在長安城內借助裏坊構築防禦,才能抵擋右屯衛勢如破竹的攻勢,為關隴軍隊攻陷太極宮爭取足夠的時間。

    同時,侯莫陳家的參戰也會對西市一帶關隴軍隊的戰鬥力得到極大的提升,畢竟除去長孫家、宇文家,其餘門閥之中以洛陽於氏、侯莫陳家的私兵戰力為最。在長孫家、宇文家相繼損兵折將、實力大損的局勢之下,侯莫陳麟試圖保存自家實力,意欲戰後在關隴門閥當中占據一個更為重要的位置,其做法雖然令長孫無忌不可接受,但能夠理解。

    “給侯莫陳家送信,就說其心意吾已然明了,值此門閥存亡之際,大家當砥礪奮進、同力協心,待到他日功成,共謀一醉,恩怨抵消!”

    這是給侯莫陳家一顆定心丸,讓他們放心大膽的去投入戰鬥,萬一侯莫陳家隻是以此來試探他長孫無忌是否因為侯莫陳麟之舉措心懷怨憤,見他惱羞成怒、不依不饒,說不定轉身便投入東宮陣營……

    “喏!”

    兵卒領命而去。

    長孫無忌因為侯莫陳家的幡然醒悟而下定決心,大聲道:“來人!”

    “卑職在!”

    有堂內數位校尉急忙上前。

    長孫無忌麵色冷峻:“傳令於遂古,要其不惜一切代價抵擋右屯衛之突襲,隻要他能夠將右屯衛擋在西市,此戰之後,吾保舉他兵部尚書之職,若違此誓,天誅地滅!”

    “喏!”

    一名校尉轉身疾步而出,趕赴西市傳令。

    長孫無忌側身,對從偏廳走出來的宇文士及道:“為了關隴根基永固,還請仁人兄披掛上陣、督戰太極宮,務必於右屯衛突破西市之前攻陷皇宮!”

    宇文士及明白長孫無忌已經下定決心,要將“行險一搏”執行到底,不僅要賭關隴軍隊可以在右屯衛突進至承天門之前結束太極宮內的戰鬥,能夠全力以赴死守太極宮,更要賭李勣一定會率軍返回長安,阻止右屯衛繼續突襲關隴軍隊。

    風險很大……當然一旦賭贏了,收益同樣巨大。

    宇文士及慨然笑道:“你我自幼相識,相交莫逆,又同朝二十載,惺惺相惜,我以你馬首是瞻大半生,也因此才有了這二十年的尊貴榮華、家族興盛。眼下生死存亡,自當依從舊例,願意聽從調遣,刀山火海,決不退縮!”

    長孫、宇文兩家早已俱為一體、榮辱與共,之前他還有取而代之的心思,可宇文隴率領宇文家的精銳在城北一戰當中損失殆盡,連宇文隴自己都兵敗被擒,往昔威名赫赫的“沃野鎮私兵”隻剩五千餘人,待到太極宮之戰過後,隻怕連這五千的半數都沒有……

    野心被現實打擊得粉碎,眼下出了鼎力支持長孫無忌之外,哪裏還有第二條路走?

    當即,重病在身的宇文士及拖著病軀穿上甲胄,在親兵簇擁之下冒著小雨抵達兩儀殿,將臨時的帥帳設於此地,指揮關隴軍隊發動潮水一般的攻勢,不計傷亡的向著且戰且退的東宮六率猛攻不止,誓要在最快時間內擊潰東宮六率,徹底占據太極宮,扭轉局勢。

    與此同時,幾匹快馬冒著微風細雨疾馳入潼關之下的大營之內,將長安消息送抵李勣麵前……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