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長孫、宇文、令狐、尉遲、賀蘭等等姓氏要麽出自鮮卑,要麽出自突厥,但是自北魏以來胡漢合一、全民漢化,時至今日這些漠北姓氏早已與漢人通婚不知多少代,身體內的胡族血脈早已淡化,兼且平素接觸皆乃漢人文化,寫漢字、讀漢書、說漢話、穿漢衣,早已不將自己視作胡人,否則宇文隴此刻斷然說不出“殺退蠻胡”這等話語。

    麾下“沃野鎮”私軍自然也不覺此言有何不妥,大家都是唐人,不是唐人的才是“蠻胡”。自前隋開始,天下一統,漢家文化達到昌盛之巔峰,如今大唐立國更是威懾四海、橫掃六合,諸胡入華夏者頗眾,皆以此為無上之榮光,攀附之心甚重。

    漢人對蠻胡頗具戒心,種種防備,但蠻胡卻一心入華夏,甘之如飴……

    此刻宇文隴如此大聲呼喝,登時將麾下軍隊的士氣提振起來:咱們打不過右屯衛也就罷了,畢竟那可是大唐軍隊序列之中一等一的強軍,可若是連外族胡騎都打不過,豈不丟人?

    與右屯衛打,打的是朝堂爭鬥,打的是門閥利益,這對於普通兵卒甚至家仆、奴隸來說很難感同身受,縱然拚了命打贏了,大家的境況也不會好多少,即便輸了,也不過是換一家當牛做馬……

    但對於外族胡騎,卻從心裏鄙視,不願受其屠戮,墜了大唐威風。

    兼且此刻來去無路,隻要不肯坐以待斃,便必須衝破吐蕃胡騎的封鎖,登時便爆發出極強的戰力,在宇文隴率領之下,瞪著血紅的眼珠子向著吐蕃胡騎衝鋒而去。

    剛一照麵,準備不足的吐蕃胡騎便吃了個大虧……

    讚婆的確不願與這支殘兵敗將硬碰硬,噶爾家族的兒郎可以為了家族拋頭顱灑熱血死不旋踵,但未到關鍵之時,又豈肯輕易犧牲?眼見這場大戰局勢已定、勝券在握,隻需攔住對方的退路即可,犯不上打生打死。

    所以他下令麾下騎兵分散開來,沒有迎頭堵截,而是放任對方衝鋒,而後收攏軍隊,來一個鈍刀子割肉,一點一點的將敵人蠶食幹淨。

    孰料這支在右屯衛麵前一觸即潰,毫無戰力的殘兵敗將,對上他率領的吐蕃胡騎之時,忽然悍不畏死、作風強硬,無數兵卒呼喝著口號向著麵前的吐蕃胡騎發動衝鋒,就連之前已經被擊潰的輕騎兵也重新聚攏起來,在一個個旅帥的率領之下發起反衝鋒。

    準備不足的吐蕃胡騎一瞬間便被衝擊得七零八落,再想收攏軍隊全力攻擊,已然來不及……

    讚婆眼看著被右屯衛打得丟盔棄甲的關隴軍隊硬生生將自己構築的防線衝散,決堤洪水一般瘋狂向著西南方開遠門方向逃竄,登時捶足頓胸、悔之莫及。

    吐蕃胡騎的確可以綴著對方的尾巴一點一點蠶食,可是自己這邊防線崩潰,無法限製對方的撤退速度,隻能任由其主力一路向南狂飆突進,跟不上大部隊被吐蕃胡騎斬殺或者俘虜的都是散兵遊勇……

    本可全殲敵軍的必勝之局,因為他的失誤導致防線被撕開一道巨大的口子,眼睜睜看著殘餘敵軍主力狂奔而去,讚婆忍不住回頭瞅了瞅遠處玄武門的方向,心裏哆嗦了一下。

    娘咧!

    這可如何向房俊交待?

    功勞沒了不說,指不定還得受到一頓責罰……

    讚婆又羞又氣,趕緊指揮麾下兵卒一路猛追猛打,攆著關隴軍隊向著開遠門方向狂追而去。隻可惜衝破防線的關隴軍隊哪裏肯讓他追上?數萬人馬在寬闊的原野上撒腿狂奔,細細密密的小雨之下,漫山遍野都是逃竄的潰軍,吐蕃胡騎隻能將小股的叛軍圍剿,對於潰軍主力卻是望塵莫及。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