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二世而亡、前隋盛極而衰,未必沒有開國君主驚才絕豔之關係,事事都捏在手裏,天下大權集於一處,一旦天妒英才,導致的便是無人能夠掌控權力,直至江山傾頹、朝廷崩散……

    “報!”

    一聲急報,在門外響起。

    堂內君臣盡皆心中一震,李承乾沉聲道:“宣!”

    “喏!”

    門口內侍趕緊將一個斥候帶進來,那斥候進門之後單膝跪地,大聲道:“啟稟殿下,就在剛剛,宇文隴部過光化門後忽然加速行軍,意欲直逼景耀門。鎮守於永安渠東岸的高侃部驟然渡河來到河西,背水列陣,兩軍已然戰在一處。”

    待到內侍接過斥候手中戰報,李承乾擺擺手,斥候退去。

    堂內眾臣神情凝肅,固然李靖之前曾對城外戰局加以點評,並坦言局勢算不上危險,可此刻大戰開啟的消息傳來,依然難免緊張。

    對於高侃的動作甚為不滿,但是太子之前的話語音猶在耳,自是不敢質疑軍方之戰略,隻能一言不發,一時間氣氛極為壓抑。

    右屯衛四萬人,隨房俊自西域回轉馳援的安西軍不足萬人,屯駐於中渭橋附近的吐蕃胡騎萬餘人,房俊麾下可以調遣的兵卒總計六萬人。

    看似六萬對上叛軍的十幾萬劣勢並不是太過明顯,畢竟右屯衛之驍勇善戰天下皆知,遠不是烏合之眾的關隴叛軍可以比擬……然而實際上,帳卻不是這麽算的。

    房俊麾下六萬人,起碼要留下兩萬至三萬固守營地、死守玄武門,連一步都不敢離開,否則敵軍將右屯衛主力纏住,另外派遣一支騎兵可直插玄武門下,單憑玄武門三千“北衙禁軍”,如何抵擋?

    所以房俊可以調遣的兵馬,最多不超過三萬人。

    就是這三萬人,還得分開左右同時抵禦兩路叛軍,否則任一一路叛軍突破至右屯衛大營附近,都會使得右屯衛陷入重圍。

    高侃部麵對洶湧而來的宇文隴部非但沒有借助永安渠之地利死守陣地,反而渡河而過背水結陣,此與主動出擊何異?

    也不知讚許其英勇無畏,還是痛斥其自家驕狂,真真是讓人不省心呐……

    “報!”

    堂外又有斥候前來,這回內侍並未通稟,直接將人領進來。

    “啟稟殿下,高侃部已經與宇文隴部接戰,戰況激烈,暫時未分勝負,另外中渭橋的吐蕃胡騎已經奉越國公之命離開營地,向南運動,意欲穿插至宇文隴部身後,與高侃部前後夾擊!”

    “謔!”

    堂內諸臣精神一振,原來房俊打得是這個主意啊!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