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軍直至眼下抵達的最終位置,則是長孫嘉慶部距離龍首原尚有五裏,已經接近大明宮外的禁苑,而宇文隴部則抵達光化門以西十裏,與陳兵永安渠畔的讚婆、高侃所部依舊有著將近二十裏的距離。

    亦即是說,叛軍聲勢洶洶而來,結果走了兩個時辰,卻分別隻走出了三十裏不到。

    要知道,這兩支軍隊的先頭部隊可都是騎兵……

    聲勢如此浩大,行進卻如此“龜速”,且東西兩路叛軍幾乎步調一致,這葫蘆島地賣得什麽藥?

    按理說,叛軍出動如此之多的兵力,且左右兩路齊頭並進,目的顯然希望雙管齊下夾擊右屯衛,使得右屯衛顧此失彼,縱然不能一舉將右屯衛擊潰,亦能予以重創,如論接下來繼續集結兵力突襲玄武門,亦或是重新回到談判桌上,都能夠爭取極大之主動。

    然而現在這兩支軍隊居然不約而同的緩速前進,放棄直接夾擊右屯衛的機會,著實令人摸不著頭腦……

    莫非這其中還有什麽我看不出的戰略陰謀?

    房俊不由有些焦躁,想著若是李靖在這裏就好了,論起行軍布陣、戰略決策,當世天下無人能出李靖之右,而自己不過是一個倚仗穿越者高瞻遠矚之目光打造超級軍隊的“廢材”而已,這方麵實在不擅長。

    或許是長孫家與宇文家彼此不合,都希望對方能夠先衝一步,以此吸引右屯衛的主要火力,而另一方則可趁虛而入,減少傷亡的同時還能夠獲取更大的戰果?

    事關重大,如何予以應對,不僅決定著右屯衛的生死,更攸關東宮太子的存亡,稍有疏忽,便會釀成大錯。

    房俊權衡再三,不敢擅自決斷,將親兵首領衛鷹叫來,避開帳內將校、參軍,附耳吩咐道:“持本帥之令牌,即刻入玄武門求見李靖,將此間之情況詳細告知,請其分析利弊,代為決斷。”

    專業的事情還得專業的人來辦,李靖必然一眼能夠看出叛軍之戰略……

    “喏!”

    衛鷹領命而去。

    房俊坐在中軍大帳,隨著兩路敵軍逐漸逼近的消息不斷傳來,如坐針氈。

    不能這般幹坐著,必須先擇選一個方案對叛軍的攻勢予以應對,否則萬一李靖也拿不準,豈不是坐失良機?

    房俊左右權衡,覺得不能坐以待斃,應當主動出擊,若李靖的判斷與自己不同,大不了收回軍令,再做布置。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