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乾簡直一頭霧水:“所以,到底發生了什麽?”

    這不還是懷疑房俊與李績勾結?

    李道宗張了張嘴,發現自己似乎給自己挖了個坑。他的本意是想說房俊去了一趟洛陽,回來之後便愈發強硬的主戰,其間必然是發生了一些事情,否則這說不通。

    可到底發生了什麽,他其實並不知道,隻不過心中有所懷疑。

    然而這個懷疑卻不能宣之於口,即便眼下未有太子一人當麵……他想要以言語提醒太子,可孰料太子懵然不解,完全意識不到自己的暗示。

    踟躕半晌,李道宗隻能說道:“殿下不妨開誠布公的詢問二郎一番,微臣不能再多說,否則便有質疑同僚之嫌疑。”

    李承乾若有所悟,緩緩頷首。

    待到李道宗離去,李承乾一個人坐在堂中慢慢飲茶,腦海中對李承乾的話語反複推敲。

    首先,李道宗是那等搬弄是非、挑撥離間的小人麽?

    絕對不是。

    這位宗室郡王戰功卓著,堪稱父皇與河間郡王之後“宗室第三名將”,年富力強,深受父皇信任,出身高貴卻並不熱衷權勢,之所以不遺餘力的支持自己,隻是因為自己乃是父皇冊封之太子,父皇一日未曾將自己廢黜,自己便是他效忠的對象。

    既然不是挑撥離間、搬弄是非,那麽就意味著李道宗確實覺得房俊的轉變有些突兀,且不合清理。

    那麽,到底是什麽樣的事情,使得之前還能勉強接受和談的房俊,忽然之間便強硬到底,一力主戰,決不肯與關隴叛軍苟且言和?房俊不可能不知道一旦死戰,東宮便有傾覆之禍,而和談固然憋屈,也使得東宮喪失了一定的威望,卻可以確保東宮安然無恙。

    唯有人活著才能東山再起、反攻倒算,一旦東宮傾覆便萬事皆空,這道理房俊豈能不明白?

    按理說,李績是絕不可能“策反”房俊的,房俊對他這個太子的忠誠毋庸置疑,早在他即將被父皇拋棄、滿朝皆敵的時候便全力支持,不計回報,正是這樣一份熱忱,使得李承乾對待房俊的觀感深知超脫了君臣之情,將其視為“知己”,下定決心永不相負。

    可轉變的的確確是在遊說李績之後發生的,自然意味著一定是李績說了什麽、做了什麽。

    他想不出房俊如此轉變的理由,但是想到李道宗那副欲言又止的神情,心裏陡然一跳。

    一股莫名的心悸沒來由的升起……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