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武衛進入潼關,清點庫房之內守城器械,修葺各處損毀設施,收拾營房,各種事務有條不紊,迅速接管防務。

    遠處,隨同左武衛身後而來的門閥軍隊遠遠觀望,心中忐忑。

    程咬金乃是李績之先鋒,代表的是李績的意誌與立場。左武衛打破東征大軍一路以來的龜速行軍,陡然間加快速度一舉拿下函穀關、潼關,緊緊掐住關中咽喉,那麽接下來左武衛的舉措,將很大程度上展示李績的態度。

    是隔絕關內,還是任由門閥軍隊進入關中馳援關隴……

    不久之後,答案在無數忐忑的目光中揭曉。

    左武衛進駐潼關,接管防務,並未繼續向著長安進發,而是就地休整營房,安下營寨,將潼關上下裏外肅清一遍,徹徹底底掌控於手中,然後重新開放關門,任憑關下聚集的門閥軍隊通過,前往長安。

    “呼!”

    所有門閥軍隊都長長吐出一口氣,隨即心中泛起狂喜。

    由此可見,李績的立場還是傾向於關隴,否則斷然不會放任門閥軍隊進入關中,否則難不成等到將來協助東宮將所有門閥軍隊屠殺殆盡?這是絕無可能的,因為若是那樣,東宮即便最終獲取這場勝利,也無法承擔門閥於天下各地嘯聚起事、烽煙四起的責任。

    既然東征大軍站在關隴這一邊,自然意味著這次“兵諫”注定成功,那麽此刻盡起家底馳援關隴的各地門閥,都將在其後“論功行賞”,得到遠勝於付出的收益。

    一場饕餮盛宴啊……

    於是,各家門閥的私軍整頓兵馬,喜氣洋洋的自穿越潼關,沿著禁溝這條南北走向的天險深穀,翻越數座關卡,踩踏著即便嚴冬之時依舊灌木叢藤,茂密如織的小路,繞過秦嶺腳下一處險絕孤高的山嶺,沿著黃河南岸衝積而成的平緩狹道,向著長安進發。

    程咬金立足城關之上,眺望著門閥軍隊熙熙攘攘進入關中,麵色陰沉似水。

    直至此刻,他依舊不明白李績放任門閥軍隊進入關中的意圖,以他對李績的了解,種種跡象都表明極大可能不會站在關隴那一邊,但若是如此,眼下放任門閥軍隊入關,以後就要親手將其斬殺擊潰,到時候這些門閥百餘年積攢之底蘊盡皆葬送於關中,必然怒氣滔天,予以報複。

    一旦這些門閥在關隴慫恿之下紛紛揭竿而起、嘯聚一方,勢必引發烽煙處處、帝國飄搖。

    帝國根基將會因此崩頹,即便最終能夠力挽狂瀾不至於亡國傾覆,也一定動搖根基,國力衰頹……

    殊為不智。

    揉了揉發脹的腦袋,程咬金收斂心神,對麾下將校下令:“日夜駐防城關,關外之人可隨意進入關內,不得阻攔,然關內不許有一兵一卒出關,哪怕一條狗都不行!都瞪大眼睛,日夜嚴防,若是有人自關內出去,休怪吾不念情份,軍法從事!”

    “喏!”

    左武衛將校紛紛應命,心中卻驚疑不定。

    按說,接管潼關防務之後準許門閥軍隊入城之舉動,已經等同於展示李績之立場,那麽此刻程咬金下達的“不許一人走出潼關”的命令,卻又意味著左武衛已經緊緊掐死這一處關中咽喉。

    許進不許出,這分明是“請君入甕”的節奏……

    故而,即便軍中將校兵卒並未得到來自高層的命令,但是內部卻緊繃起來,所有人都繃著一根弦努力將自己的任務做到最好,不敢有一絲一毫的鬆懈。

    ……

    東征大軍蹉跎數月,一路慢悠悠趕路,吊足了天下各方之人心,終於在過了洛陽之後驟然加快進程,一舉占據函穀、潼關,向著關中挺進,消息傳到長安城內,東宮與關隴雙方盡皆震驚,頗有些措手不及。

    僵持許久的局勢,必定隨著數十萬東征大軍入關而迎來天翻地覆的改變……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