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天氣不錯,東方天際剛蒙蒙亮,暗沉的天空烏雲,四野靜謐無風。

    軍隊已然按部列隊,整裝待發。

    程咬金跨上戰馬,摸了摸馬鞍下懸掛的馬槊,光滑的槊杆就好似老婆的肌膚一般,摸上去溫馨順暢,一股安然之氣自心中升起。

    吐出口氣,看著四周旌旗招展,大手一揮:“出發!”

    “嗚嗚嗚”號角聲響徹四野,隆隆的戰鼓聲中,數萬左武衛精銳邁著整齊的步伐開拔,順著古道向著函穀關進發。

    ……

    作為天下有數的強軍,東征大軍的主力之一,左武衛的一舉一動自然牽動著無數人的目光,有同在東征大軍的其餘各部,也有路過“北崤道”經由函穀、潼關進入關中的門閥軍隊。

    東征大軍其餘各部還隻是驚疑不定,不知左武衛為何陡然開拔,這與李績一貫以來慢慢騰騰的行軍速度相悖,揣測著是否發生了什麽緊要之事,導致左武衛不得不提前開拔,先行一步。

    而對於門閥軍隊來說,則惶恐不安。

    一直以來,東征大軍曖昧難明的態度令天下各方勢力頭疼,誰也猜不出李績到底意欲何為。但是隨著長安戰事的焦灼,局勢愈發渾沌不明,幾乎所有人都認可了李績“隔岸觀火”的做法,認為他是受到其身後山東世家的脅迫,等到長安大局已定之後再行入關,以威淩之勢攫取迫使“兵諫”之勝者讓出更大的利益。

    然而現在左武衛陡然開拔奔赴函穀關,且全軍疾行狂飆突進,使得路上的門閥軍隊驚慌失措……

    難不成李績圖窮匕見,打算此刻入關悍然介入“兵諫”?

    那麽李績究竟傾向於哪一方?

    若是站在關隴一邊也就罷了,雖然有可能將大家的功勞都搶走,可到底能夠確保“兵諫”之勝利,大家跟著“躺贏”,倒也不錯。可萬一李績是站在東宮一邊,那麽眼下他們這些門閥軍隊急慌慌的進入關中,試圖攫取門閥之勝利,起步等同於羊入虎口?

    但是左武衛一路疾行,對他們這些門閥軍隊連看都不看一眼,又讓他們心裏生出希望——看上去不像是站在東宮的做派,否則完全可以順手將他們這些門閥軍隊解決,何必讓他們進入關中?

    而且他們不認為李績的膽子大到敢於天下門閥為敵,因為一旦門閥軍隊在關中遭遇東征大軍的圍剿而覆滅,那麽天下門閥必將掀起強烈的報複,天下各州烽煙四起的後果,李績豈能承受?

    門閥軍隊放下心,非但不畏懼左武衛,反而緊跟在其身後,一路浩浩蕩蕩向著函穀關進發。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