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再想到晉陽公主似乎對成婚下嫁極為抵觸,甚至請求他配合給李二陛下演了一出“根骨孱弱不宜成婚”的好戲,又覺得有些頭疼。

    隱隱約約間,小公主那一縷情愫似有若無的纏繞在他身上,他也並非一無所覺。隻不過他的確將晉陽公主當作妹妹甚至女人一般的疼愛寵溺,麵對這樣一份情愫實在是不知所措。

    總不能“不拒絕”“不負責”吧……

    這話題若是僅需深入下去,房俊深感尷尬,便岔開話題,問道:“殿下打算如何處置李元景、柴哲威二人?”

    李承乾收起悲戚之情,喝了口茶水,搖頭道:“孤雖然對二人深恨之,恨不能將其大卸八塊,卻不能隻顧私憤。這二人身份貴重,一個是天潢貴胄,一個是當朝勳貴,定要三法司刑訊之後明正典刑,否則天下權貴必定人人自危,於局勢不利。”

    為什麽曆朝曆代,皇權不斷受到臣子之挑戰,並很多時候受到鉗製?就是因為皇權之下,帝王一言九鼎、言出法隨,可一言而決人生死,這使得貴胄大臣惶惶不可終日,總不能大家盡心竭力為了帝王效死,結果帝王可以不問青紅皂白便可肆意殺伐吧?

    “禮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此乃貴族階級固有之特權,雖然曆朝曆代多有不同,但總體而言,使得權貴與庶民天然的劃出等級分別。

    然而這遠遠不夠。

    對於權貴階級來說,犯罪之後可以免於庶民同等之刑罰,卻也不能將生死交由帝王一言而決之。

    人心有喜惡,更有親疏遠近,將性命交由皇帝決斷同樣風險太大,所以最為理想的狀態便是一旦權貴犯法,可區別於庶民之刑罰,卻又有著另外一套準則律法來予以審判,而不是由皇帝一言而決。

    當然,這一點基本很難做到,一個國家不可能同時針對庶民、貴族而施行兩套法律。

    如此,對於貴族來說一旦犯罪,最好的結果便是能夠經受三法司審訊,而後對照律法之規定,酌情予以處罰。

    眼下兵變洶洶,即便能夠擊潰叛軍維係正統,天下也將很長一段時間內受到波及影響,人心惶惶在所難免。若是到時候李承乾登基乾綱獨斷,將李元景、柴哲威二人處以極刑,勢必引發皇族、勳戚之惶恐——畢竟這場兵變之中,不知多少人左右逢源甚至暗度陳倉,與關隴叛軍糾纏不清。

    殺李元景、柴哲威容易,可一旦引發群貴集團的群體恐慌,則很容易造成帝國高層跌宕不休的混亂,對於收拾亂局、振作朝綱極為不利。

    所以說,即便身為九五之尊的天下帝王,也絕無可能言出法隨、一意孤行。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