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瑀呷了一口茶水,捧著茶盞,看了一眼身邊的岑文本。

    後者兩道雪白的眉毛擰在一起,略作沉吟,緩緩道:“戰火頻仍,不僅軍中將士戰歿,更使得百姓遭受戮害,生靈塗炭。尤其是眼下已然接近開春,若戰事繼續,則整個關中之春耕勢必受到影響。一年之計在於春,春耕無法進行,到了秋天便是絕收之結果。關中數百萬人口,一旦糧食絕收,隻倚靠存糧能夠支撐幾日?更別說還有雙方數十萬大軍人吃馬嚼,每日耗費之數字便已驚人至極。沒人願意低聲下氣向叛軍低頭,然而若戰爭持續下去,到了今年冬天,關中數百萬人口將會斷絕糧食,屆時餓殍遍地、民不聊生,貞觀以來君臣齊心所經營的大好局麵毀於一旦,甚至會引發舉國動蕩,社稷不穩、江山飄搖。固然錯在叛軍,可吾等身為朝臣,如何人心看著關中百姓易子相食,何以自處?”

    屋內一陣沉默。

    不得不說,岑文本之言是極有可能發生的,一旦春耕不能進行,秋日糧食絕收,外邊的糧食運不進來,那等嚴重之後果簡直不堪設想。

    房俊輕歎一聲,與馬周、李道宗等人對視一眼,盡皆無奈。

    很顯然,自關隴起兵以來,東宮屬下軍方戮力奮戰、前赴後繼,如今房俊又自西域數千裏馳援而回,對戰關隴之時連番獲勝,使得軍方將文官係統死死壓製,已經引起了文官係統的極大危機感。

    文官們雖然並未親臨戰陣、浴血奮戰,但是這幾個月來亦是夙興夜寐、竭盡全力,可若是以此局勢發展下去,即便最終東宮戰勝叛軍,可幾乎所有的功勳都將被軍方攫取。

    辛辛苦苦一場,亦將身家性命與東宮綁在一處,結果最終論功行賞之時卻隻能靠邊站,誰能甘心?

    而長孫無忌此時送來的這封和談信箋,卻讓東宮所屬的文官們撈到了一絲攫取功勳的機會。仗由武將來打,但和談勢必由文官主導,隻要最終促成和談,無論東宮付出何等代價,功勳都必然是文官的。

    房俊明白,和談之事已經不可阻止,若他繼續反對下去,勢必造成東宮內部文武對立,分歧難以彌合。

    蕭瑀見到房俊沉默不語,卻並未徹底放心,開口道:“先前殿下意欲派遣越國公前往洛陽,說服英國公順從大義、支持東宮,不知越國公可願前往?”

    房俊有些惱怒,瞅了蕭瑀一眼,這老狐狸明顯是打算將他支開,以免恣意行事,破壞了和談大計……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