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在承天門乃是皇城正門,不僅黃土夯實地基,牆體更是以巨大條石修建,堅固異常。這次守軍撤離之時因為火藥存量不夠,故而之時炸塌了兩側一段城牆,承天門卻在漫天硝煙之中屹立不倒。

    這使得叛軍的傷亡沒有預想之中那麽多,但是叛軍心理的恐懼非但絲毫不減,反而愈發增大。

    緊接著,叛軍在各自將校的驅策之下集結完畢,向著皇城內展開攻勢,東宮六率則依托著皇城內的建築頑強抵抗,邊戰邊退。

    很快,鴻臚寺被叛軍攻占,而就在叛軍湧入鴻臚寺內之時,又是一聲炸響衝天而起。

    幾乎每當叛軍占領一地,都會遭遇狂猛的爆破,導致死傷枕籍,軍心渙散……

    這仗要怎麽打?

    不下死力氣,東宮六率戰力強橫悍不畏死,叛軍遲遲難以得到進展;下了死力氣,好不容易將守軍擊退,卻又要麵臨不知埋設在何處的火藥,稍有不慎便會被炸上天。

    這使得叛軍厭戰情緒越來越重,攻陷皇城帶來的士氣加成維持不到半日,便跌落至穀地。

    關隴門閥退無可退,隻能將家中子弟悉數派出,前往軍中敦促各家的軍隊提振士氣,繼續進攻。等到皇城終於全部攻陷,不少關隴子弟回首看著硝煙彌漫一片廢墟的皇城,各個心情沉重。

    誰都知道皇城乃是帝國政治權力的中樞,幾乎所有中樞衙門都放在這裏,眼下卻已然悉數毀於戰火之中。

    這是東宮六率悍不畏死玉石俱焚之錯?

    還是關隴軍隊實行兵諫意欲廢黜東宮之錯?

    顯然,即便是關隴內部也不會有人認為是前者,這座象征著帝國權力中樞的皇城毀於一旦,所有的罪名都會扣在關隴的頭上。吏筆如刀,青史斑斑,後世之子孫怕是都要為此極盡唾棄,罵聲不絕。

    這與之前起兵之時所設想的一戰功成完全不同,若是按照預想的進度,關隴大軍入城之後橫掃東宮六率,廢黜無能之儲君,所立之繼任者更是受到李二陛下寵愛與認可,所有負麵影響減到最少,而後以勝利者的姿態收拾殘局,縱有一二詆毀,亦無關大局。

    然而局勢發展到現在,長安百姓即便不得出門,卻也怨聲載道,關隴已經成了徹頭徹尾的大反派,是禍亂朝政、摧毀皇城的罪魁禍首……

    可到了這個地步,關隴哪裏還有退路?一旦兵諫失敗,眼下所有的怨氣、仇恨都會徹底爆發,狂猛的反噬足矣將關隴門閥撕咬扯碎,數百年家業頃刻間毀於一旦。

    所以即便認識到自己已經徹徹底底的被天下人視為奸賊叛逆,卻也隻能硬著頭皮走到底,畢其功於一役徹底攻陷太極宮,完成兵諫大計。

    非生即死。

    絕無他途。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