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要有根,軍要有魂。他李靖便是這東宮六率的軍婚!以他之能力、功績、資曆,六率上下無有不服,即便太子撤出太極宮,隻要他李靖依舊坐鎮,東宮六率便不會亂。

    若是連他也撤走,全軍上下失了主心骨,士氣將會瞬間崩潰,太極宮淪陷亦在頃刻之間。到時候太子來不及撤走,或者被叛軍銜尾追殺導致大敗,豈非諸般努力盡付東流?

    李君羨聞言,驚惶道:“這如何使得?衛公乃是大唐軍方之象征,功績蓋世資曆深厚,自當陪伴太子擎天保駕,焉能這般輕易陷身軍中,動輒有性命之虞?”

    他著實沒想到,李靖居然已經做了最壞的打算,根本就沒想活著走出太極宮……

    一旁的屈突詮也變色道:“大帥,萬萬不可!吾等固然無能,可亦能死守這太極宮,叛軍想要占據此地,除非從吾等屍體上踏過去!還請大帥為全局著想,

    李靖略作沉吟,喟然一歎:“本帥下令收縮防線退入宮內,憑恃宮闕殿宇逐步抵抗,一則拖延時間,再則餘敵重創……然而說到底,這恢弘巍峨之宮闕即將付之一炬、毀於一旦,帝國中樞遭受戰火荼毒,必須有人為此負責。本帥一生清譽,不曾做過半點有愧於家國之事,然則晚節不保,即將受唾罵於天下,此等罪名豈堪忍受?唯有堅守太極宮,不論生死,以證清白。”

    他這一輩子之所以功勳赫赫卻鬱鬱不得誌,縱有天授才華卻始終未能淋漓酣暢的一展抱負,最大的問題就是沒有堅持,沒有氣節。

    當年高祖皇帝重用於他,未曾晉陽起兵之時便帳下效力,可算是潛邸之臣,立下從龍之功,本該平步青雲、一展抱負。然則大唐立國之後,隨時為秦王的李二陛下出虎牢,擊滅王世充,受到秦王親近拉攏,遂聽命於麾下。

    若是如此,也就罷了,李二陛下胸懷廣闊、海納百川,連魏徵那等隱太子之肱骨都能予以重用,何況他李靖?

    然而“玄武門之變”前夕,他卻因不願插手兄弟鬩牆之爭,故而作壁上觀,終至李二陛下對其甚為不滿,頗多猜忌……

    都說忠臣不侍二主,但他這一生卻從未從一而終,也因此縱然功勳蓋世,卻始終未有相應之名譽。如今耄耋之年,垂垂老朽,難道還要將這等毀壞太極宮的罪名推卸於太子,而後追隨其後彰顯忠貞?

    他不願意。

    一生戎馬,若能戰死在這太極宮內以全氣節,總好過將來纏綿病榻兒孫厭棄……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