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掌控欲極強的長孫無忌來說,齊王李祐,必須完全控製在手中才行……

    很快,馬車踏上清明渠上架設的橋梁抵達延壽坊。

    延壽坊位於皇城西南,西邊與西市毗鄰,北邊是京兆府所在的布政坊,東邊則隔著清明渠與太平坊相望。

    之所以將臨時指揮攻城的地方設置在這裏,一則能夠就近根據戰局之變化做出最快的決定,再則有清明渠相隔,能夠確保安全,以免被皇城的東宮六率陡然衝出,造成殺傷。

    大雪之下,延壽坊人聲鼎沸、燈火通明,無數兵卒在此出出進進,或是策馬疾行,或是奔跑步行,將四麵八方的消息匯聚於此,然後由坐鎮於此的各家傑出子弟做出決定,再通傳下去。

    有著長孫家家徽的馬車駛入延壽坊的坊門,路上的兵卒看得真切,都趕緊避往道路兩側,將路中讓出。

    馬車抵達一處臨街的三層樓房停駐,家將挑開車簾,長孫無忌從車上走下,抬眼看了看四周。

    這處三層樓房乃是長孫家的一處產業,平素經營茶樓,因靠近西市,生意素來不錯。旁邊臨街的店鋪此時早已打烊,門口的幌子也已撤去,但門板、牆壁上的字跡依舊可以看出其所經營之業務,大多是金店當鋪、珠寶首飾之類。

    長安城建成之初,嚴格按照“坊市分離”之製度,絕不容許坊市混雜,使得衙門難以管理,且滋生犯罪、影響治安。但是隨著長安越來越繁華,匯聚於此的天下商賈、富戶數之不盡,龐大的財富導致商業極其發達,單純的“坊市分離”已經阻礙了商業發展。

    尤其是前兩年房俊擔任京兆尹其間,對東西兩市進行改建、擴建,一度將市場搬遷至城外昆明池畔,使得長安城內的大宗貿易、零售商業受到極大衝擊,進而有一些店鋪開始開設於各處裏坊之內。

    房俊不認為這有什麽不妥,一個國際性的大都市,繁華的商業貿易一定是必須的,有更多的錢流進來、有更多的商業貿易,自然就意味著更多的稅收,愈發促進長安的繁華。

    由此,“坊市分離”的製度雖然依舊存在於衙門文書,但卻漸漸廢棄,時至今日,多數裏坊之中已經開設了商鋪,而且同一行業的商鋪往往聚集在一處形成規模效應。

    譬如這延壽坊內多是金器珠寶店鋪,宣陽坊內印染布料的彩纈鋪名傳天下,而豐邑坊內專門出租喪葬用具的店鋪更是別具特色……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