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可以視為未來很長一段世間之內最後一次大戰,被門閥世家當作一次豐潤的犒賞,大家不遺餘力協助李二陛下覆亡高句麗,完成前所未有之霸業,然後升官進爵,鞏固家業可傳承子孫,世世代代永葆權勢富貴,與國同休。

    而後,將權力盡歸中樞。

    自然,權力盡歸中樞這個過程不可能一帆風順,人心各異、貪欲無盡,總有人心有不忿、得隴望蜀,必要的鬥爭仍將繼續,但是大體的方向步調已經定下,縱然有部分門閥心有不甘,卻也無礙大局。

    此戰之後,皇權集中、門閥退避,帝王之權力將會得到前所未有之暴漲,李二陛下又豈容這等局麵毀於一旦?

    與之相比,犧牲再多的兵卒、耗費再多的輜重、承受多大的損失都是值得的。

    可一旦準許水師參預進來,獲得更多的功勳,勢必會打破皇帝與門閥之間的默契與平衡,會使得局勢陡然走向不可預知之岔路,這是李二陛下無論如何不能容忍的。

    李績自然明白李二陛下的取舍與顧忌,隻不過身為宰輔之首,焉能不懂得平衡之道?

    隻不過這個決定不能由他來做而已。

    若水師參預,軍中各方必定不滿,進而引發門閥世家的反彈,壞了李二陛下的全盤謀劃。若不許水師參預,一旦戰事陷入焦灼,損失超出預計,這個責任就得是他來背。

    李績雖然貴為宰輔之首,堪稱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但他的性格清冷自持、謹慎穩重,素來都是隻求無功、但求無過,萬般因由不沾身。

    事實上,他的性格並不適合擔任宰輔之首領袖百官……

    當即頷首道:“微臣知曉,這便命薛萬徹、阿史那思摩所部迂回河畔,截斷泊汋城兩側之道路,防止上下遊之敵軍增援,命程咬金、周道務、丘孝忠所部集結兵力,猛攻泊汋城,打通渡口,強渡鴨綠水。”

    李二陛下頷首。

    對於行軍布陣、沙場爭雄,他十分信任李績。

    隻不過君臣二人目光相觸,卻盡皆看出對方心中那一抹別扭與不甘……

    泊汋城雄踞鴨綠水畔,城高牆厚兵力充裕,分明可以命水師溯流而上以火炮轟擊,卻由於種種忌憚不得不放棄這等省時省力的方式,轉而猛攻猛打,不惜耗費輜重、損失兵卒。

    門閥之掣肘,由此可見一斑。

    實在是令人如鯁在喉,如芒刺背……

    李二陛下歎息一聲,苦笑道:“世人皆道君王乃九五之尊,天下之主,怒而興兵血流漂杵。可又有誰知,帝王亦是凡人,也難逃掣肘顧忌,無法隨心所欲。”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