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明鑒,水師之盛,恰好是高句麗之天敵,天性克製,隻需重用水師,可收事半功倍之效。然則如今軍中對於水師極為抵觸,若是貿然將攻城之重任賦予水師,怕是會使得軍心震動、士氣低迷……微臣不敢擅專,懇請陛下裁決。”

    他雖然是宰輔之首,軍中勢力也不低,但是是否準許水師參預攻城牽涉到諸多方麵的利益,一經發動必然牽一發而動全身。若是順利還好,可若是各方勢力盡皆抵觸,那可就麻煩了。

    影響了東征大計,誰擔負得起這個責任?

    故而,李績愈發感慨李二陛下堅定不移的打壓世家門閥之政策,實乃定國安邦之良策。否則任憑國內門閥、派係的勢力繼續發展下去,大家分庭抗禮,但凡你讚成的我都反對,根本不論對錯,長此以往,則必然種下亡國之根。

    大隋強盛一時,便是因為朝中各方勢力混雜、各有述求、難以調和,故而內亂頻仍,最終烽煙處處,諾大帝國一朝傾覆,土崩瓦解。

    李二陛下坐在案幾之後,一手婆娑著茶杯,歎了口氣。

    他此刻神情憔悴,兩頰都已經深陷下去,整個人愈發老態盡顯,精神萎靡,狀態看上去並不好……

    沉吟少頃,李二陛下搖頭道:“軍心士氣乃是重中之重,斷不可因為一時之順遂,便使得軍中將校心生抵觸。水師固然有優勢,可水師畢竟不能上岸,陸地上的戰爭還得依靠這幾十萬虎賁去一場一場的打,若是軍心不穩、士氣低落,如何覆亡高句麗?此事斷不可行。”

    他是君王,不得不從全盤考量,以平衡為主。

    這些年,水師縱橫七海、所向無敵,不僅滅國無數,在各處要隘之處占據無數港口,更使得大唐之商隊暢通大洋,不計其數的財富源源不斷的流入大唐國內。

    此等功績,一時無兩。

    水師上上下下也因此屢遭封賞,軍中將校提拔無數,深受全國軍隊之豔羨、嫉妒。

    所以,當初水師才會被排擠於東征主力之外。

    此刻若是將水師納入主力,一旦水師銳不可當的連續攻破泊汋城、平穰城,讓其餘軍隊怎麽辦?

    需知道,世家門閥在他連續不斷的打壓政策之下,已經漸漸收斂、有所認可,而這一次東征的功勳,便是他給於世家門閥的賞賜。

    雙方雖然並未言明,但相互之間已經有了默契。

    如若此時他命令水師擔當主力,戰後功勳便會被水師領取,那些指望著東征功勳加官進爵、從此之後甘願消弭一部分勢力,將權力盡歸中樞的世家門閥們,豈會善罷甘休?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