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仁貴最是好學,趕緊正襟危坐,恭恭敬敬的給李孝恭斟酒。

    李孝恭端起酒杯飲了一口,續道:“一個合格將軍,隻需在戰場上行軍布陣,完成作戰任務即可。但是想要做一個合格的主帥,眼光必須超越戰場之局限,上升至兩國局勢之高度,進行揣摩估測才行。有些時候,戰爭的目的並非是一味爭勝,適當的失敗,有可能更加有利於戰略目的的達成。”

    有些時候,僅僅隻是陳兵邊境,便可達戰略之目的,當真兵戈相見,反倒落了下乘。

    戰爭的本質,從來都不僅僅在於戰爭本身。

    能否實現背後的戰略目的,才是戰爭的真正意義。若是達不到戰略目的,就算是一場大勝,那也是失敗。

    隻知爭勝、馬革裹屍,那是將。

    統籌全局、眼光高遠,那是帥。

    不計一時之勝敗、無關眼前之得失、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裏之外,那才是王!

    劉邦輸給項羽無數次,屢敗屢戰、屢戰屢敗,然而最終一戰兵圍垓下、一戰功成,成就無上之偉業。

    司馬懿一生用兵謹慎,從不全力一搏,鮮有大勝,謙虛隱忍韜光養晦,結果發展壯大一舉篡魏。

    如何認識戰爭之本質,如何運籌戰爭之目的,決定了一個人最終之成就。

    薛仁貴若有所思。

    李孝恭很是欣賞薛仁貴的天賦以及悟性,拿過酒壺親自給他斟酒,緩緩說道:“不要將心思放在建功立業上,所謂‘善戰者無赫赫之功’,要試著將眼光放在戰場之外,去揣摩敵我雙方的優劣、強弱等等各種變化。‘水無常勢,兵無常形’,說的就是戰場之上在時時刻刻發生著變化,身為主帥就要是要將這些變化盡數掌握,而後謹慎用之。一時之勝敗算得了什麽?天大的困局又算得了什麽?隻要畢其功於一役,獲得最終之勝利,那便是勝者。”

    薛仁貴接過酒杯,雙手捧著,目光湛然:“眼下之戰局,便是要阻止阿拉伯人深入河西。隻要能夠將其拒於河西之外,不使其危及關中之局勢,即便是吾等一路敗退至玉門關,那也不算是失敗!”

    “哈哈!”

    李孝恭撫掌大笑:“敵強我弱,說什麽死戰不退者,那是愚蠢之輩,即便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亦不過是平庸之士。懂得退讓,懂得犧牲,眼光始終放在戰略目的之上,這才是一軍之帥!”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