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隋唐之時,餃子已經變得和後世一模一樣,而且是撈出來放在盤子裏單獨吃。

    隻不過民間春節吃餃子的習俗要等到明清之時才能盛行,房俊總覺得大年三十兒放完鞭炮之後不能吃一口熱氣騰騰的餃子就好似少了一些什麽,年味兒都淡了許多,故而建議家中年三十的晚上吃一頓。

    好吃不過餃子嘛……

    如今他的爵位已經與房玄齡持平,官職更是六部之一的尚書,妥妥的朝廷重臣,地位代表著話語權,所以當他提出這個建議的時候,就連房玄齡都頷首認可下來。

    水靈靈熱騰騰的餃子端上桌,房玄齡拿起筷子,看著一家人齊齊整整團團圍坐,遺憾的是孩子們已經熬不住困意去睡了,便先夾了一個餃子放在碟子裏,說道:“開動吧。”

    瞬間熱鬧起來。

    女人們都有些熬不住,所以快速吃完便下去歇息,她們不需要守歲,所以各自回房去睡覺。

    隻剩下爺們兒依舊慢條斯理的吃著。

    房俊建議道:“父親,喝一杯?”

    爺們兒是要守歲的,不能睡覺,長夜漫漫不妨邊吃邊聊,也能消磨時間。

    房玄齡道:“也好。”

    房俊便吩咐奴仆婢女去燙了一大壺黃酒,又炒了幾個小菜,父子幾個便圍著桌子邊吃邊聊。

    餃子就酒,越喝越有……

    大抵是因為過年,氣氛很是喜慶,就連素來麵對父親打怵的房遺則、房遺義兩個小子都放開了一些,尤其是房遺則試探的說了幾個笑話,發現父親並未喝叱,反而捋著胡須笑得開心,便徹底撒開了歡兒。

    氣氛很是溫馨。

    夜漏更深,幸福的相處總嫌時間太短,不知不覺之間,更夫已經敲響了五更的梆子。

    父子幾個喝了足足兩大壺黃酒,這會兒方才撤去酒席,各自回房。

    都要收拾洗漱一番,換上新衣,房玄齡要和盧氏坐在堂中接受家中以及外頭的親朋故舊前來拜年,房遺則、房遺義要出去給別人家的長輩拜年,而房俊則換了整齊的官服,出門坐著馬車來到承天門外,等候參加貞觀十八年的第一場大朝會。

    *****

    此時天仍未亮,沒有多少風,但正值隆冬,寒意逼人。

    承天門的門闕上高高掛著一溜大紅燈籠,照得城牆下的廣場倒也亮堂,前來上朝的朝臣們各自下個馬車,三三兩兩聚攏在一起,小聲的說著話兒,時不時的有笑聲傳出。

    房俊剛剛下了馬車,四處看了一眼,見到李道宗與馬周在不遠處一左一右站在太子李承乾的身邊說話兒,旁邊更圍攏了不少官員,便信步走了過去。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