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媚娘含笑瞥了一眼自家郎君,便領著金勝曼登上馬車,前呼後擁的出門而去。

    房俊瞅著馬車出了大門,這才向父親房玄齡的書房走去。

    一般這個時辰,房玄齡都會在書房裏看書寫字,《字典》的編撰已經大體完成,隻等著最後的校訂,糾正錯誤疏漏,便可正式在全天下付諸發行,所以眼下的房玄齡很是清閑。

    至於老三的婚禮,房玄齡更不會插手,上上下下有盧氏與武媚娘料理,放心得很。

    房俊到了書房外頭,見到有侍女正在燒水煮茶,果不其然,父親正在房中看書。

    敲門而入,見到房玄齡正捧著一本看上去頗為古舊的殘破竹簡看得津津有味兒,甚至連房俊進門都未能察覺,直到房俊開口說話,他才恍然回神。

    “父親,看什麽書這麽入迷?”

    房俊坐在旁邊的椅子上,頗為好奇的問道。

    房玄齡這才將竹簡放下,捋著胡須道:“是稷下學派推崇備至的《管子》,此書乃先秦時期各學派之言論匯編,內容繁雜,浩瀚博大,隻可惜曆經戰火動蕩、學派更迭,隻餘下八十六篇,其餘皆以佚失。為父打算將其整理一番,刊印發行,否則似這等前無古人的法家之學,將來說不定就要失傳了。”

    房俊頷首表示認同。

    《管子》大約成書於戰國至秦漢時期,內容很龐雜,包括法家、儒家、道家、陰陽家、名家、兵家和農家的觀點。此書之思想,是先秦時期政治家治國、平天下的大經大法,曆來受到個曆朝曆代的推崇。

    每一個朝代都鼓吹什麽尊儒奉孔,其實隻不過是政治造勢,實則內裏延續的都是法家那一套。

    這時候侍女將沏好的熱茶端進來,房俊命其放在茶幾上,然後擺擺手將侍女們盡皆斥退,親自執壺給房玄齡斟茶。

    房玄齡呷了一口茶水,說道:“此前汝之種種,玻璃也好,火藥也罷,甚至於在工部那一段時期所推行的水車、溝渠等等設施,在看似新穎的外在之下,卻使得大唐的經濟、農業得到長足之發展。為父曾經甚為困惑,為何這些本應當屬於曆朝曆代都被鄙夷的奇技淫巧,卻能夠發揮出如此巨大的能量呢?品讀這《管子》之後,方才如夢初醒,原來早在春秋戰國之時,管夷吾便曾憑借此等手段,締造了五霸之一的齊國。”

    房俊也給自己斟了杯茶水,拈起茶杯,想了想說道:“自漢武開始,獨尊儒術,儒家為了打壓各個學派,便號召推行‘形而上’的那一套,注重品德修養,禁錮百姓的思想,而輕視諸子百家的實踐學說。這固然有利於政局之穩定,卻也導致階級固化、經濟停滯,有失偏頗。”

    房玄齡用手指敲了敲那本竹簡,慨然道:“這是《管子》的《治國》篇,裏頭有一段話是這麽說的,‘凡治國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則易治也,民貧則難治也。奚以知其然也?民富則安鄉重家,安鄉重家則敬上畏罪,敬上畏罪則易治也。民貧則危鄉輕家,危鄉輕家則敢淩上犯禁,淩上犯禁則難治也。故治國常富,而亂國常貧。是以善為國者,必先富民,然後治之’,就很是符合你一貫提倡之觀點。”

    房俊頷首道:“父親所言正是。”

    墨家一貫被視為世上最牛的手工業者,更堪稱手工業者之鼻祖,然而真正代表了手工業者利益的,卻隻有管仲。

    “倉廩足而知禮儀”,管仲正是按照這個理念,先使得百姓富裕起來,進而因民富而國強,一舉奠定了齊國的霸業。

    大凡治國的基礎,一定要先使人民富裕,人民富裕就容易治理,人民貧窮就難以治理。

    此乃千古不易之真理。

    其餘什麽道德文章人情法祖,皆是空中樓閣、沙灘堡壘,連飯都吃不飽,你給我講什麽大道理?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