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更成為太子的肱骨之臣,處處與自己作對。

    若是換了旁人,怕是早就將房俊恨得牙根癢癢,恨得不行了吧?可自己並未有多大的恨意。

    他時常在想,雖然房俊如今與自己作對,可若是哪一天自己逆而奪取、成功逆襲奪得儲君之位,甚至有朝一日榮登大寶君臨天下,照樣會善待房俊這樣的能臣,甚至予以信重。

    這還不是胸懷氣度?

    可父皇的話語他是絕對不敢駁斥的,隻能低著頭,委委屈屈的說道:“父皇教訓的是,兒臣受教,往後必定予以改正。”

    李二陛下什麽樣人,隻一眼便看出李治言不由衷,卻也並未失望,這個兒子正當氣盛之年歲,有一點小脾氣也是可以理解的。話說回來,一個真正什麽脾氣也沒有的人,如何能夠扺掌這樣一個龐大帝國?

    就好似軟塌塌沒有多少主見的太子一般,不會有什麽出息的……

    這時候門口有內侍通稟,說是京兆尹馬周、刑部尚書張亮有聯名奏疏遞交到政事堂,政事堂諸位宰輔名人呈遞入宮。

    王德將奏疏接了,進來放在李二陛下案頭。

    李二陛下拿起奏疏仔細觀看,眉峰雖然並未舒展,但麵色卻好看了許多。

    然後他將奏疏遞給李治,道:“你自己看看吧。”

    李治一頭霧水,難道馬周和張亮也彈劾自己?這兩人的分量可不是禦史台那些個聒噪的禦史可堪比擬的,趕緊一目十行的觀看,然後稍稍放下了心。

    奏疏之中,馬周與張亮提及接到報案之後先是趕往房家灣碼頭,確認了發現的軍械正是兵部昨夜裝載的那一批,便立即快馬在船隊出關之前截停,詳細嚴查之後,發現其中有一條船吃水太淺,上船檢查之後的確丟失了三包軍械,如今連人帶船已經全部扣押。

    但是考慮到這批軍械的緊急之處,所以其餘船隻盡皆放行,出關奔赴遼東,京兆府和刑部將會抽調精銳人手盡快偵破此案……

    還好沒有大張旗鼓的將所有船隻截停配合調查,否則勢必耽擱船隊運輸的日程,一旦遼東降雪,這些軍械無法抵達軍中,那麽第一責任人便是負責此次軍械裝載運輸的晉王李治。

    到那個時候,李治就不得不背負起這個責任,威信掃地。

    顯然一切正如父皇先前所說,這些人雖然在背後搞自己,卻也嚴守底線,並未使得遼東大軍的戰備受阻,就使得事情限製在一定的範圍之內,殺傷力不是太過強悍。

    當然,若是不能妥善解決,他李治照樣要顏麵盡失,往後在兵部說話都直不起腰杆……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