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二陛下眉頭一蹙,崔敦禮?

    長孫無忌已經反駁道:“不可!英國公既然也說了東征在即,兵部乃是重中之重,又豈能如此輕率的簡拔低級官員以填補主官缺任?崔敦禮才具不足,恐難勝任,英國公欠缺考量,失之穩妥。”

    娘咧!

    老子算計半天,難不成要讓你這個悶不吭聲的老狐狸撿個便宜?

    崔敦禮那可是清河崔氏出身,妥妥的山東世家,與關隴貴族非但井水不犯河水,更因為這些年的打壓,早已視為仇寇……

    群臣無人插言,長孫無忌這番話可謂不客氣至極,好歹人家李績也是當朝宰輔之首,論功勳也不在你之下,當麵就說人“輕率”“欠缺考量”“失之穩妥”這等話語,有些過火了。

    李績什麽性子?那簡直就是就是冰雕石砌,冷靜到了極點的人物,從來都不曾因為情緒影響到自己的思維,對長孫無忌毫不客氣的指責置若罔聞,隻是淡然回複道:“崔敦禮在兵部任職多年,其人又思維敏捷心思細膩,通知四夷情偽,熟稔天下軍情,每一次的考核都是上上之選,何來‘才具不足’之說?再者,房俊入主兵部以來多番改革,如今兵部的辦事效率早已是六部之首,既然有一套適合的規則保證兵部的運行,崔敦禮隻需‘蕭規曹隨’便足以將兵部事務料理妥當。倒是趙國公舉薦的竇惲其人,身在行伍多年,行軍打仗或許是把好手,但運輸糧秣調派軍卒撥放軍械這等瑣碎之事,怕是無力擔負。”

    未等長孫無忌開口,一旁的蕭瑀依然頷首認可:“崔敦禮此人行事嚴謹、性情謙和,的確是暫代兵部尚書之最佳人選。”

    如今房玄齡、孔穎達先後致仕,餘下的大臣之中便以長孫無忌、蕭瑀、李績最為德高望重、資曆深厚,如今李績和蕭瑀都共同讚成崔敦禮這個人選,令長孫無忌有些猝不及防。

    李績舉薦崔敦禮實屬正常,畢竟同為山東世家一脈,可蕭瑀為何也要附議?難不成自己最害怕的山東世家與江南士族背地裏連成一團,最終到底還是發生了?

    若果真如此,那麽對於關隴貴族們的打擊實在是太大了……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