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老狐狸是要左右逢源不成?

    簡直可惡!

    眼尾餘光大量了一番文官最前排跪坐著的太子李承乾,此番自己這般攻訐房俊,最理想的便是能夠將太子牽扯進來,可這位平素稱不上穩重的太子殿下卻老神在在一聲不吭,袖手旁觀不聞不問……

    當真是可惜了這個好機會。

    心中嗟歎一聲,長孫無忌不以為然道:“兵部乃是朝廷衙門,自有法度規則保持運轉,何故因一人而廢?大不了擇取一位精明幹練之士代理兵部事務,履行尚書職責,待到房少保驗明清白之後官複原職不遲。”

    大殿上瞬間一靜,就連李二陛下也頗有深意的看了長孫無忌一眼。

    這位寧可放著家中喪事不管,亦要來到朝堂之上陳述冤屈,原來其本意並非是要皇帝頒旨審訊房俊從而將其治罪,而是從根本上將房俊的官職虢奪……

    原本兵部乃是六部之中最末的存在,名為掌管節製天下兵馬之衙門,實則並無權柄,隻能做一些維護軍械調撥軍糧這等微末之事,但是在房俊經營之下卻是越發強勢,隱然有崛起之象,逐漸成為中樞六部當中炙手可熱的衙門之一。

    況且如今東征在即,兵部乃是重中之重,這等緊要的衙門焉能動輒調換主官?出了差池誰也負擔不起。

    故而一旦房俊被停職,而兵部尚書之職位由旁人暫時接管,那麽起碼在東征結束之前,縱然房俊被查明無罪也不可能官複原職……

    但是不得不承認,長孫無忌的提議的確符合情理,這是一招陽謀,所謂的“人證物證”皆是借口而已,滿朝文武連帶著李二陛下在內,誰不知道這件事確鑿無疑就是房俊做的呢?

    隻因為事件的影響太大,房俊又是主動替皇族分憂,大家這才裝聾作啞而已……

    事情是你做的,且你已經深知之後的結果,那麽後果自然要承擔一些,總不能做出了正義凜然的樣子在李二陛下麵前得了無數的讚許,之後卻輕飄飄的享受著陛下的寵信卻死命都不需要付出吧?

    那做忠臣的代價也太低了……尤其是當長孫無忌說出暫停房俊官職,擇選他人以暫代這等話語之後,群臣大部分開始沉默。

    李二陛下端坐在禦座之上,居高臨下俯視著殿上群臣,目光冰冷,笑容譏誚。

    這就是他極力打壓門閥世家的原因,這些人家眼中唯有家族利益,自私自利蠅營狗苟,什麽忠君愛國皆是空話,必要時犧牲皇帝、犧牲帝國毫不猶豫,甚至為了家族的利益可以興一國滅一國,廢一帝立一帝……

    他們隻會相互聯結爭權奪利,排除異己打擊對立,什麽道德禮教國法律例,在他們眼中也隻是玩物,當作謀求利益的工具。

    當牽扯到了利益,即便是東征這般大事,亦可放在一邊。

    世家門閥不除,朝堂之上整日裏便是這等拉幫結派打擊異己,內耗嚴重,如何能夠將這老大帝國經營得愈加繁榮昌盛?

    不亡國就算他李二英明神武了……

    李二陛下壓製著火氣,目光冷冷的瞥了長孫無忌一眼,緩緩開口道:“既然趙國公如此說話,那麽你認為何人可以取代房俊,暫代兵部尚書之職?”

    長孫無忌恭聲道:“延安郡公、已故內史令竇威之子,竇惲,如今忝為左驍衛將軍,忠勇赤誠,可為暫代之人選。”

    李二陛下一愣,有些意外。

    他以為長孫無忌這一番折騰的目的便是讓自己人暫代兵部尚書之職,卻不曾想他舉薦了竇惲這個人。

    竇家乃是後族,皇親國戚,雖然也算的關隴一脈,但嚴格來說卻是皇族近親,這個人選就耐人尋味了……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