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二陛下嘿了一聲,長安城外、天子腳下,居然敢私自調撥兵卒,武裝巡邏?

    正欲發火,不過旋即想起此事好像房俊曾向他報備過,但隻是說派遣幾個兵卒看顧新式作物,何曾說過晝夜不停半座山都要巡視?

    這哪裏是幾個兵卒?

    諾大一座驪山,除去山那邊的皇家別苑自有禁衛之外,想要控製起來不準賊到潛入、還要防範山中野獸,沒有兩三千人想都別想!

    帝王腳下,擅自調兵十人以上者,便構成謀逆大罪,房俊這是吃了豹子膽?

    當然,李二陛下是絕對相信房家父子的忠誠。

    房玄齡自不必說,跟著自己戎馬半生,溫潤如玉任勞任怨,乃是不可多得的道德君子,絕不可能有一絲一毫謀逆之心;房俊亦是如此,此子平素行事或許多有乖張跋扈,但心性純粹忠貞不貳,況且太子對其頗為倚重,哪怕什麽都不做隻需要穩穩的熬下去,熬到太子登基亦是一個宰輔之位,何必再去另投別家、謀逆篡位?

    所以房家父子的忠誠絕對毋庸置疑,這也是李二陛下之所以一而再再而三的縱容房俊的原因之一。

    但是派遣這麽多的兵卒巡山……

    李二陛下立馬想到了另一個可能,既然房俊敢於背著自己幾乎將半個右屯衛拉出來看守驪山上的莊稼,豈不是說這些莊稼的價值在房俊眼中值得他犯這個錯、冒這個險?

    李二陛下再一次將灼灼目光盯在玉米上麵,甚至於不遠處河灘旁的地瓜、花生、辣椒,都被他虎視眈眈盡收眼底。

    房俊曾說過這些來自新大陸的植物將會有非常高的產量,隻要推廣適當,或許便能夠解除大唐大部分百姓的糧食消耗,但自己聽之任之,覺得產量或許不錯,但絕對不至於有房俊所言那般誇大。

    自安南引進的稻種經由房俊聯合司農寺的官員培育之後,現在已經大麵積在關中各地種植,直至目前長勢良好,司農寺的官員預估產量足有粟米的三倍甚至五倍!

    安南稻米的引進乃是房俊一力為之,僅此一項,李二陛下都不知道應當如何去獎賞他的功績。

    若是這玉米、地瓜、土豆、花生、辣椒……各個都能夠如同安南稻米那般,自己豈非得敕封房俊一個“異姓王”,然後為其建廟立生祠,名字寫在黃裱之上供奉於太廟?

    這是要活著就成神啊……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