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微微頷首,表示認同。

    佛門的教義是好的,但難保有人將經文給念歪了……

    自從漢朝之時佛門傳入中土,曾遭遇兩次大規模的“滅佛”事件,一個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燾,另一個是北周武帝宇文邕,這兩位盡皆算是雄才大略的君主,何以對佛門達到忍無可忍之地步?

    這是有原因的。

    首先,佛門破壞了國家經濟。最初的佛門子弟不聚財物、不置房產,一僧一缽宣揚教義,以化緣為生,精神純粹誌向高遠,但是到了後來則廣聚田產、珠寶盈門,民間曾有諺語“不讀華嚴經不知佛富貴”,“不讀伽藍記不知佛浪費”……寺廟占有了大規模的土地和財富,但他們不納稅,寺廟越多,財政收入就越少,甚至公然發放“印子錢”,將國家財政搞得一地雞毛……

    再者,佛門不服徭役、更不服兵役。佛門子弟自認是化外之人不問世事,結果當和尚的越來越多,朝廷打仗征兵都征不到。

    尤為重要的一點,便是與本土教派的鬥爭,所謂“文人相輕,同行相忌”,便是如此。

    南北朝之前,佛門與道家兩教相互攻訐,佛門認為釋迦摩尼的弟子來東方投胎為老子,才有的道教,但道家說老子西出函穀去了天竺,才有了佛教,所以佛教是道教的徒弟……

    道家雖然不複往昔之鼎盛,但是其一直堅持“高層路線”、“精英路線”,民間不太重視,但是社會頂層人士大多為道家門徒,這兩次幾乎毀滅性的“滅佛事件”背後,難保沒有道家推波助瀾。

    最最最重要的一點,佛們認為僧侶屬於化外之人,六根清淨斬斷紅塵,連爹娘都不認,更不該受到皇帝的管轄,他們隻需要禮拜佛祖就行了……

    東晉之時有位高僧甚至寫過一篇為何不禮敬皇帝的理由,傳揚天下,搞得帝王將相們很是不爽。國古人骨子裏認為的最正確的思想便是忠君愛國,身居化為不贍養父母、不成親生子,現在連還不服皇帝的管,你想要上天呐?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這就是華夏文化之精粹,是整個統治階級奉行的理念,你一個小小的教派敢跟皇帝叫板,哪個皇帝能夠忍受?

    不滅你都對不起你。

    所謂“盛世佛門昌,道門山中藏,亂世菩薩不問世,老君背劍救滄桑”,這是時下大多數精英人士認可的,眼下盛世煌煌,正是佛門昌盛之時機,再加上有玄奘自天竺求取真經載譽而歸這麽一出兒,可以想見,未來的一段時間內佛門必將猶如烈火烹油一般興旺起來。

    若是不加以管束,如何的了?

    長孫無忌的見識冠蓋朝堂,聽聞了房俊的話語,衡量一番,覺得並沒有什麽漏洞可以攻擊,隻能悶著氣作罷。

    骨頭裏挑刺那是愚蠢至極的行為,長孫無忌可不想被房俊打臉……

    李唐王朝尊老子為祖,自然尊奉道教為國教,然而眼下道門之影響力隻存在於社會頂層,普通百姓對其認知不深,畢竟道門之精髓需要很高的文化素養去領悟,遠遠不如佛家那般“平易近人”,通俗易懂。

    眼下已然如此,若是等到玄奘這股風潮蔓延開去,佛家將會得到一次前所未有的提升,道門愈發被壓製。

    這是李二陛下絕對不願意看到了。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