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權給政事堂,使其統攬天下政務,而皇帝則狠抓軍權,隻要軍權在手,自然皇權穩固。

    而皇帝是不可能一個人就將皇權抓緊的,他需要一個機構來貫徹他的意誌,成為他的臂膀,協助他來統領帝國軍隊。

    李二陛下捧著茶盞淺飲慢呷,半晌,他問李績道:“怎麽看?”

    李績頷首道:“臣認為可行,左右不過是一個臨時設置的衙門,能夠於大戰之時協助陛下處置軍務,即可減輕陛下的勞作,亦能提升辦事效率,更能夠在陛下東征之際監督全國軍務,尤其是西域那邊阿拉伯軍隊一旦有所異動,亦不必將軍情轉呈千裏送達遼東戰場請陛下為之定奪,確可有事半功倍之效。”

    這也就是李績,否則換了任何一個宰輔,都不可能如此輕易的表達出讚同的意見。

    這可是明晃晃的從政事堂分權!

    李績就是這樣,說他甘於淡泊是很恰當的,事實上,他可能是最不適合宰輔之首的人選……

    這人沒什麽野心,秉承的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少做少錯的原則,絕不會如別人那般貪權攬權,恨不得將全天下的權力都緊緊握在手中不放。

    在他看來,這個衙門的設置會大大減輕他這位宰輔的工作量,事情少了,自然犯錯的幾率就小,他自己輕鬆舒心,正求之不得。至於別人會借著這個衙門一躍而成為與宰輔權力相當的重臣,卻是渾然不在意。

    李二陛下看著李績的態度,心中大感無奈。

    就知道問了也是白問……

    對於李績的能力、忠誠,李二陛下百分百滿意,隻可惜這份淡泊隨和不願擔責的性子,往往令他分外惱火。

    不過從始至終,李績的施政綱領都很是契合李二陛下的心意,也就隻能勉為其難的繼續讓他擔任這個宰輔之首的職務。

    對於房俊的這一個諫言,李二陛下認為確有必要。

    一則可以提升軍務的處置速度,再則亦能夠在大戰之時保證軍機不至泄露,這朝廷裏希望東征遭受一些挫折、甚至於徹底失敗者,可不在少數……

    尤為重要的是,這道諫言讓李二陛下看到了完全掌握軍隊的可能性。

    所有的軍機事務皆由皇帝親自過目審閱,與心腹大臣共同商議處置,而後令處於上,直接由這些大臣具體辦理,這就使得全國之軍權牢牢掌控在皇帝的手中。

    即便是將其設為常置衙門,往後之皇帝互相繼接,軍權獨攬,且由於這些處置軍務的大臣隻是協助皇帝處理,並沒有自身發號施令的權力,不虞出現權力分散的擔憂,可是使得軍權世世代代都掌握在皇帝手裏。

    李二陛下深深明白,不是每一個皇帝都英明神武的,曆朝曆代,隨著國祚延續愈久,就愈有可能出現那等“長於深宮婦人之手”、“何不食肉糜”的昏聵之君,這是避免不了的。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