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天罡正拿起茶杯,未等喝茶,聞言略微沉思,道:“茶杯依舊,茶水幹涸。”

    房俊看著他,繼續問道:“那麽,茶水究竟去了哪裏?”

    對於生活了白多個春秋的袁天罡來說,有著太多的生活閱曆,房俊隻是稍稍一問,他便了解房俊的意思。

    正因為了解,所以他立即愣住。

    凝神回憶,這樣的情景在他悠長的生命中曾經出現過多次,然而他卻從未留意,更未去深思這個看似普通的情形。

    無人飲用,無人潑灑,可為何水會消失不見?

    不過到底是學究天人的“半仙兒”,雖然弄不懂,但是見識太多了,沉吟半晌,袁天罡試探著說道:“莊周曾言及日光和風可以使得水分蒸發……具體哪一本書中提及,老道記不得了,但確定有過這番論述。”

    房俊頷首。

    老祖宗們的智慧不是白給的,顯然很久之前就已經有人發現了蒸發的現象,但是礙於自然科學的匱乏與落後,並未給出合理的解釋。

    房俊問道:“在下於江南填充灘塗,設置鹽場,引海水入圍壩,經由海風吹拂、烈日酷曬,使得海水蒸發,鹽分析出,每日裏曬出海鹽無數,便是采用的這個蒸發之原理。”

    袁天罡讚歎道:“房公子此舉造福萬民,名垂青史。”

    自古以來,鹽都是萬民生計的頭等大事,人不可一日無鹽,然而由於鹽的產量極低,且運輸不便,又被各方勢力當作斂財的工具,鹽價居高不下,每有戰亂,百姓苦不堪言。

    而房俊在江南設置鹽場,每日裏暴曬海水取得海鹽,乃是一個天文數字。

    大量的海鹽湧入內陸地區,不但使得市麵上流通的鹽是以往的數倍,更使得鹽價腰斬,幾乎每一戶人家都不在為高不可及的鹽價犯愁,房俊之名,早已因此傳揚天下,褒獎無數。

    人活得年歲久遠了,無論何等情形,都難免生出一些悲天憫人的情懷,更別說修了一輩子道、行了一輩子善的袁天罡。

    這一件事,袁天罡對房俊推崇備至。

    然而,這跟驪山求雨有什麽關係?

    房俊瞅了袁天罡一眼,問道:“道長說在下的麵相殊異,與世人不同,所以心存疑慮。那麽在下想出了這千餘年來都未有人想出的曬鹽之法,為何道長卻沒有認為在下因此與世人不同,迥然有異呢?”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