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連被冊封為東突厥可汗的阿史那思摩亦是一百個不樂意……

    ……

    追憶過往,阿史那思摩心煩意亂。

    這頂從天而降的可汗冠冕,乃是阿史那思摩少年之時覬覦甚久的至高理想,然而現在陡然落在頭上,他卻絲毫感覺不到喜悅和榮耀,有的隻是無盡的恐懼和憂慮。

    時移世易,今非昔比,如今的薛延陀早已不是當初那個任人吆喝的鐵勒小部落,集結了鐵勒諸部的薛延陀盛兵幾十萬,地域東至靺鞨,西至西突厥,南接沙磧,北至俱倫水,強大到沒邊兒!

    而東突厥就算重建,也不是那個高視陰山、控弦百萬的大汗國了。

    稍有不慎,就是身死國亡的結局,甚至會牽連著雲集在定襄一代的東突厥僅餘的族人,慘遭滅族……

    貞觀十三年被李二陛下冊封為東突厥乙彌泥孰俟利泌可汗,北上返回漠南重建突厥汗國這一步,阿史那思摩始終沒有勇氣邁出去。他待在長安城裏猶猶豫豫、拖拖拉拉,一直拖到了兩年後的貞觀十五年,才帶著一臉淒惶動身北上。臨行前,他淒淒慘慘地給皇帝上了一道臨別奏疏,說:臣非分蒙恩,為部落之長,願子子孫孫為國家一犬,守吠北門。若薛延陀侵逼,請從家屬入長城……

    阿史那思摩打定了主意,反正自己就是一條看門狗,一旦薛延陀來攻,自己立即撒腿往南跑,管他三七二十一。

    阿史那思摩北渡黃河後,建牙帳於定襄故城,麾下有戶數三萬、士兵四萬、馬匹九萬。看著這個迷你型的東突厥汗國,夷男可汗又好氣又好笑,奶奶的,就這點家當還複什麽國啊,捏死你不跟捏死一隻螞蟻一樣容易麽?

    自然不放在眼中。

    即便如此,阿史那思摩在定襄隻待了不足一年,完成了“複國大業”,便以舊創複發為由,返回長安治療修養。

    這一療養,就療養到這一次被李二陛下遣返定襄……

    一個人在府衙裏鬱悶彷徨,便遣人將阿史那奧射設、康蘇密兩人喊了過來。

    阿史那奧射設是處羅可汗與隋朝義成公主的兒子,隻是處羅可汗死後,義成公主認為阿史那奧射設長相醜陋身子孱弱,不似雄主,不立其為可汗,反而立處羅可汗的弟弟阿史那咄苾為大汗,號頡利可汗……因此阿史那奧射設不僅對於搶了自己汗位的頡利可汗非常仇恨,對於放棄他反而立了頡利可汗的母親義成公主,亦是恨不得千刀萬剮。

    康蘇密本是頡利可汗的謀士,是栗特人的後裔,結果當李靖率領大軍千裏突襲,擊潰頡利可汗於陰山之時,這位頡利可汗的心腹便裹挾了蕭皇後與隋煬帝之孫楊政道,跑到李靖帳前投降……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