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需要妥協,利益更需要妥協。

    如此一來,水師除去運輸糧秣輜重之外,是不可能成為主戰力的,單單隻是運輸糧秣輜重,那才多大一點的功勳?讓水師全程輔助,李二陛下也覺得有些對不住房俊,畢竟人家可是一手創立了這麽一直縱橫七海的水師,自己卻不得不棄之不用。

    這麽一點點的功勳,幾近於無,李二陛下過意不去。

    可若是讓房俊參與陸上攻勢,屆時功勞分配,難道要給他一個開國公、上柱國?

    功勳低了不行,高了也不行,而率軍前往朔州穩定局勢,逼退薛延陀,這個功勳則不大不小,剛剛好……

    “非是孩兒貪婪功勳,孩兒眼下官職爵位已然臻達頂峰,再多功勳又有何用?隻是眼下朝野內外,對於東征高句麗實在太過樂觀,孩兒甚為擔憂,驕兵必敗啊!那高句麗固然地人煙稀少,但土地卻絕不少,有著廣闊的縱深,大可以堅壁清野打一場消耗戰。其民有扶餘遺風,尚算剽悍,麵對家國存亡,背水一戰,當年大隋百萬大軍不也是狼奔豕突,铩羽而歸,折損大半?一旦曆史重演,大唐遭此重挫,不知道多少年才能恢複元氣。此時高句麗境內尚有無數大隋將士之京觀,遺骸處處,難道還要再添無數大唐兒郎不成?”

    房俊憂心忡忡,長籲短歎。

    他絕非杞人憂天,因為曆史上,李二陛下的這一次禦駕親征,前期勢如破竹,等到後期被高句麗人實施堅壁清野,他們的城池又大多借助山勢而修砌,易守難攻,唐軍隻能一座堅城一座堅城的去硬鑿,損失慘重不說,更嚴重延緩了行軍進度。

    結果打到安市城,被高句麗軍拖住,死戰不克,彼時天氣寒冷,糧草運輸不擠,隻得灰頭土臉的班師回朝……

    房俊不在乎李二陛下是否能夠一鼓作氣覆滅高句麗,反正大唐國勢強橫,後來也必定能夠將高句麗之土地納入大唐之版圖,可是每一次遠征高句麗,都意味著巨大的兵員傷亡、財政消耗,千辛萬苦攢下來的家底兒,都丟到高句麗去豈不是可惜?

    一個國家的對外戰爭,要麽是戰略上的取舍,即便傷亡再多,亦要在所不惜;要麽,便是資源之掠奪,這就要好好的算一算成本賬了,隻要攻占之地能夠獲得供應國家發展的資源,死再多的人,也值得。

    至於舉世皆敵……又能如何?

    房玄齡卻並未有多少焦慮,淡定的嚇著茶水,緩緩問道:“縱然你心憂如焚,又能如何?”

    房俊眨眨眼,無言以對。

    是呀,就算我看透曆史操碎了心,可是誰會聽他的?

    大唐上下,早就被覆滅高句麗的曠世偉業迷了心竅……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