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後世,這是人盡皆知的道理,即便不是曆史類的學者,也能夠說出個頭頭道道,這是無數的書籍、檔案、甚至於影視作品的功勞。在那樣一個信息爆炸的年代,獲取知識的途徑千千萬萬。

    房俊說自己“閱字萬萬”,何止於此?

    胸中有著無數代精英對於每一段曆史的總結,然後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透過曆史的雲霧之上指點江山,自然清晰深刻,鞭辟入裏。

    哪裏是這個年代的學子讀了幾本史書自己瞎琢磨能夠相比的?

    做起來或許不行,畢竟能夠在曆史上留下名號的哪一個不是人中之傑?但若是論起放嘴炮,還真是鮮有敵手……

    褚遂良麵色隱隱難看。

    不得不承認房俊對於漢史深有研究,但是觀房俊說話之方式,先肯定漢朝和親之正確,接下來必然便是反駁大唐和親之不正確……

    果然,隻聽房俊續道:“然則如今之大唐,豈是文景、漢武之前的大漢可比?大唐兵強馬壯冠絕天下,戎狄蠻夷弱小,昔日衛公打破東突厥,以我兵卒一千,可擊破胡騎數萬,戰力呈現碾壓之勢。薛延陀多年來對大唐匍匐叩首,對陛下尊敬有加,不敢有絲毫驕慢之氣,足見其兵力並不足以與大唐對抗。如今夷男之子陳兵白道川,不過是趁火打劫,希冀於趁著大唐攻略高句麗無暇他顧之機會,求娶大唐公主,以借助大唐之勢威懾周邊部落罷了。倘若同羅、仆骨、回紇等十幾個部落聯手進攻,薛延陀必定破滅。而這些部落之所以不敢發動,是因為夷男的真珠可汗是大唐冊封的!一旦夷男成為大唐之婿,其他部落誰敢不服?”

    岑文本蹙眉問道:“然則如今夷男之子大度設陳兵白道川,兵鋒直指受降城,若不答允其和親之請,如何退之?”

    誠然,房俊的一番分析將薛延陀的形勢剖析得清清楚楚,但是眼下之大事,卻是無大軍調去抵抗薛延陀,難道就等著薛延陀自己退兵不成?

    房俊胸有成竹:“戎狄人麵獸心,畏威而不懷德,縱使今日和親,一旦其微不得意,必然反咬一口,成為大唐的禍害。如今陛下拒絕和親,其他部落知道他被大唐拋棄,定然心生異誌,用不了多少時日,薛延陀必會內亂不止,危機重重,再也無暇南顧!”

    眾臣微微頷首,表示認同房俊的分析。

    就連褚遂良也不得不讚成房俊的觀點……

    李二陛下略作沉思,便沉聲道:“既然說得頭頭是道,就由你前往朔州主持大局吧……”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