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人無常師。?孔子師郯子、?萇弘、?師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則必有我師。?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

    齊威捋著胡須,讚歎道:“好一個‘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今日拜讀此文,謹受教矣!”

    眾人見到那句“古之聖人,其出人也遠矣,猶且從師而問焉;今之眾人,其下聖人也亦遠矣,而恥學於師。”不僅各自臉紅,羞惱之餘,亦不禁暗自忖度:自己這些年經受著世人吹捧、門下學子阿諛,是否已然忘卻了當初的治學之心、求學初衷?

    難免汗顏不已。

    魏晉以來的門閥製度沿襲,貴族子弟都入弘文館、崇文館和國子學。

    這些人無論學業如何,都可以為官。因此,在時下士大夫階層中,普遍存在著尊“家法”而鄙師的心理,這些大儒,哪一個不是出身世家門閥?深知其中之利弊,而這篇文章,正是針對這種時弊,暢所欲言,為師道正名!

    六朝以來,駢文盛行,寫文章不重視思想內容,講求對偶聲韻和詞句華麗,盡管也產生了一些藝術成就很高的作品,卻導致了文學創作中浮靡之風的泛濫。

    這篇文章,卻以樸素之詞匯,盡訴深刻之哲理,令人觀之酣暢淋漓,發人深省,與時下之文風大有不同。

    諸人一邊看,一邊心裏糾結。

    文章寫的是真好,但是這根本就是打他們這些人的臉!

    剛剛還嘲諷房俊年幼無知呢,人家這就交給大家夥如何做一個老師,如何活到老學到老的道理了……

    齊威一邊看,一邊捋著胡須,不停頷首。

    隻是看到最後,卻是一口老血差點噴出來!

    最狠的,乃是最後一句。

    “時唯冬日,群賢畢至,有老朽抱殘守缺,不知為師之道、不懂進學之階,餘不忍其行差踏錯、誤入歧途,作《師說》以貽之……”

    齊威隻覺得一陣天旋地轉,眼前發黑。

    誰是老朽?

    當然是他!

    剛剛自己那般教訓人家,結果人家的文章之中便將自己給罵了,“不知為師之道、不懂進學之階”,這等指控,對於一個一生治學、教諭學子的大儒來說,不啻於殺人誅心!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