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行儉繼續說道:“今歲華亭鎮的百姓收入喜人,雖然周圍多是灘塗鹽堿地,水稻的種植麵積不過三千餘畝,但畝產盡皆達到三石以上,算得上是豐收。而莊戶們在家中紡織羊毛布,收入卻是田地產出的五倍以上!現如今,華亭鎮的羊毛布不僅遠銷周邊諸國,甚至銷往運河兩岸,尤其是北地商賈,今冬幹脆隻販賣羊毛布便賺的流油!”

    聞聽,房俊甚為歡喜。

    發展手工業,是使得農民擺脫土地束縛的必要手段。

    隻要手工業發展起來,農民即便失去土地,已能夠有一個謀生的方式,甚至比種地的前途更好!長此以往,失去土地的農民幹脆轉而進入城市,從事手工業,農村的人口大量減少,以往貪婪苛刻的地主老財們就得懵逼——空有良田萬頃,卻無人替他耕種……

    土地是肯定不能閑置的,怎麽辦呢?

    隻能減少佃租,來吸引農民為他耕種土地。

    這就形成了一個良性循環,終究有一天,當地主老財們發現耕種土地的利潤遠遠不及從事手工業、畜牧業等等生意,他們便會將祖祖輩輩都死死釘在土地上的目光移開。

    當他們不再為了土地,而去迫害、壓榨農民,新的時代便到來了……

    當然,想要達到這個目標,需要朝廷持之以恒的政策,以及大唐一如既往的對周邊諸國保持威壓,使之成為大唐商品的傾銷地,獲得龐大的利潤。這個過程有可能是二十年,有可能是五十年,甚至是一百年兩百年……

    但隻要今日種下種子,終有一日,會收獲果實。

    裴行儉忽而頓住,想起前來的目的,道:“侯爺,先前水師返航之際,與江堤之上發生一起鬥毆事件,當事人盡皆被官署羈押,經過審訊,乃是因為受害者出言不遜,誣蔑於侯爺您,左右百姓氣不過,將其摁倒在地,揍了一頓,隻是流了一點鼻血,傷勢並無大礙,隻是那人卻不肯離去,非得讓幾個百姓賠償湯藥費……卑職見那幾個百姓皆是莊戶,都是熟人,家中也並不富裕,且又是聽聞有人出言誣蔑於侯爺,這才仗義出手,這等情形應當予以鼓勵,故而便由鎮公署出錢,賠償了事。”

    房俊點點頭。

    雖然從裴行儉的話語之中便聽出他有所偏袒,但一方麵是自己人,一方麵是外人,又非是嚴重之後果,如此處理,倒也沒有什麽不妥之處。

    法理不外乎人情,誰又能真正做到秉公執法、毫無偏袒?

    隻是看著裴行儉神色有些古怪,房俊不禁好奇,問道:“還有後續?”

    裴行儉苦笑道:“侯爺英明……那被打之人得了賠償,依舊不肯離去,且自報家門,乃是薑穀氏後人,此次前來華亭鎮,乃是欲尋到侯爺,以報橫刀奪愛之仇!”

    房俊兩隻眼珠子瞬間瞪大!

    薑穀氏?

    這可是上古族裔啊!

    然而……橫刀奪愛一說,卻是從何而來?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