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溫和品性寬厚是好事,可是身為儲君,若是一味的仁和慈善則難免顯得優柔寡斷婦人之仁,你不將這些大臣馴服了,如何安穩的坐著這江山?

    現在太子的表現越來越好,李二陛下自然心中欣慰……

    太子起身施禮,回道:“房相公忠體國勤勉睿智,實乃父皇之肱骨、大唐之棟梁,有他坐鎮中樞謀劃天下,父皇方可安穩愜意,百姓方可安居樂業。可正如房相奏疏之中所言,歲月無情病魔殘暴,一身殘軀飽受折磨,又如何能夠安心治理國家,替父皇分憂解難?再者說,房相入父皇幕府之時青春年少文采飛揚,時光荏苒,現在已是年近古稀身殘力弱……房相一生忠貞報國,臨老,父皇應當恩榮有加。依兒臣之見,還是應當準許房相致仕,使其悠遊林泉縱享天倫,方能顯得父皇體諒老臣寬厚仁和,必然天下敬服,百世稱頌。”

    李二陛下默然不語。

    太子所言,其實正是道理。房玄齡大半輩子跟著自己鞍前馬後忠心耿耿,現已位極人臣,何不趁著尚未纏綿病榻之時準其致仕,令其可以放下繁冗之公務,安心享受生活?

    可是一想著這麽多年有房玄齡和長孫無忌這兩個左膀右臂幫著自己治理國家,現在長孫無忌已然漸漸趨於中樞之邊緣,房玄齡再致仕歸鄉,自己身邊盡是一些後起之輩,心中難免悵然若失,頗不習慣……

    最重要的是,房玄齡這封奏疏固然是請辭,可字裏行間飽含委屈,想想一貫以來風輕雲淡與世無爭的房玄齡臨老居然要遭受這等委屈,就算是準許其致仕,李二陛下又豈能不給房玄齡一個交待?

    既然暫時不能重重懲罰樂彥瑋,那麽隻能換個角度……

    “諸位愛卿,尚有何言?”

    “太子之言在理,臣等附議。”

    “臣等附議……”

    大殿之上,盡皆附議太子。

    誰都看出房玄齡這一次是鐵了心的請辭,就算皇帝不允,恐怕房玄齡以後也再無上朝之日,還不如準了房玄齡的請辭,一方麵全了君臣之義,一方麵也能空出首輔之位……

    李二陛下緩緩頷首,道:“既然如此,那便準許房玄齡致仕,歸鄉養老,縱享天倫。房玄齡一生清廉,精誠奉國,為了帝國勞心勞力嘔心瀝血,縱然致仕歸鄉,亦不能忘卻其赫赫功勳。朕現在敕封英國公李績為尚書左仆射,過後政事堂諸位宰輔商議擬定。同時,敕封華亭侯房俊檢校兵部尚書,即刻上任……”

    群臣一片愕然。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