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魏延建議:“聞夏侯楙少,主婿也,怯而無謀。今假延精兵五千,負糧五千,直從褒中出,循秦嶺而東,當子午而北,不過十日可到長安。楙聞延奄至。比東方相合聚。“

    諸葛亮認為此計過於凶險且難以成功,故棄而不用,堅持從大路進軍,可以平取隴右,十全必克而無虞,

    後人也以此作為魏延之後謀反的理由之一……

    其實諸葛亮不采用的原因是根本不打算攻打長安,他的目標乃是涼州。且不論魏延之計策是否可行,與諸葛亮的軍事意圖相悖,自然不可能得到讚同……

    然而事實證明,諸葛亮“六出祁山”均是未竟全功,《隆中對》設計的“取蜀望隴”設想湮滅,北定中原、光複漢室的夢想徹底落空,自此之後蜀漢隻有自保之功,全無反擊之力。

    房俊緊了緊衣襟,瞥了一眼長孫無忌說道:“後人在如山的史料當中鉤沉,暢想當年的英雄如何金戈鐵馬、如何壯誌未酬,常常假設當初某一人的選擇若是截然相反,曆史會是如何的走向?隻是這些人卻不曾想起,已經破鏡難圓、覆水難收,已經發生的事情誰也無法改變,曆史……沒有如果。”

    肩胛處的箭瘡和小腹的劍傷隱隱作痛,好在傷口幸運的沒有發炎,不然他這條小命大抵是要交待掉了。

    其實他真正想說的是——你想改變曆史,那首先得穿越了才行……

    隻是即便是穿越了,更改掉的曆史又是原來那一段已經發生的曆史嗎?

    似乎又回到了那個辯證的問題——同一個人,不會第二次踏入同一條河流……

    長孫無忌默然不語。

    是啊,曆史沒有如果,已經發生的事情注定無法更改……他現在隻想大聲的說一句,好想再回到從前……

    長孫衝已經穿過子午穀進入漢中地界,長孫無忌知道他不會稍作停留,會一直進入蜀地,然後沿著大江順流而下,要麽隱匿在江南,要麽揚帆出海,長孫家在異域番邦照樣有著超級影響力,無論是高句麗的淵蓋蘇文,亦或是倭國的天皇一脈……

    如此也好,天地廣闊,既然大唐已無容身之地,那邊遠走高飛,去尋找一處安身立命的樂土,老死他鄉吧。

    隻當自己沒生過這個兒子……

    房俊也覺得有些遺憾:“未能親手將此人捉住,心中難免鬱悶。不過趙國公應當可以安寢了,令公子此番逃脫生天,隻要不再回到大唐領地,在異域番邦娶妻生子、頤養天年也算是不錯。”

    長孫無忌臉頰一抽……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