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差也不過是維持現狀,若是有機可乘豈不是更好?

    就在這種全民關注之下,半月之後,京兆府終於有所動作。

    當然,就像是那篇社論一般,京兆府的動作依然讓人滿頭霧水,窺不得其中究竟……

    唐代律法嚴明,為了管控市場秩序,不僅在東市內設立了市署這樣的管理機構,還設置了常平倉、平準署這樣隸屬於中樞的派駐機構。

    平準署是物價機構,通過它掌握市場上關於民生類商品的價格杠杆,通過國家買賣不斷調節著生產、流通、消費之間的關係,推動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繁榮,起到了其他機構不能代替的作用。

    而常平倉的功能較平準署則更加具體,常平倉是用以調節糧價的糧庫。帝國在市場上以雄厚的糧食、食鹽儲備作為後盾,隨時用以平準糧價,從而進一步穩定市場物價,打擊囤積居奇的不法商人。

    由於長安城盡歸京兆府管轄,故而整個東西兩市都是京兆府巡捕房的管轄範圍。

    由此,巡捕房、平準署、常平倉便成為東西兩市的實際管理者。

    連日裏,“韓氏珠寶行”隔壁的幾間庫房一群人出出進進,不時的修補門窗采買家具,令附近的商賈盡皆疑惑。

    難不成是有哪一家商鋪將要開業?

    此處乃是整個東市的黃金地段,同行之間的競爭也照樣激烈,市場就這麽大,多來一個搶食兒的大家就都少一口飯吃,大家紛紛琢磨著千萬不要是自己的同行才好……

    幾日之後,那幾件庫房被拾掇得煥然一新,有人在門口掛了一塊牌子。

    市場管理執法署……

    這是個什麽衙門?

    商賈們麵麵相覷,沒聽過啊!

    隸屬於三省六部的哪一個部門都不知道……

    未幾,有人在門口燃放了一掛長長的鞭炮,轟鳴的炸響聲震動了整座東市,商賈腳夫們盡皆過來瞧熱鬧,一時間人頭攢動,將整條街圍的水泄不通。

    長安城裏剛剛流行起來的成婚上梁或是開業之時燃放鞭炮的習俗居然在這裏用上了……

    這是商鋪還是衙門?

    圍觀者盡皆無語。

    一個年輕官員站到門前,將一張告示貼到門邊的牆壁上,大聲說道:“京兆府轄下城市管理執法署東市分署,正式成立!自今而後,本署將致力於東市的繁榮穩定,嚴厲打擊欺行霸市、哄抬物價、擾亂治安等等違法現象,更好的為廣大商賈服務。總之一句話,有困難……找城管!”

    王玄策摸了摸腦門兒的汗,心中腹誹京兆尹大人您這都是哪裏學來的詞匯?

    實在是太古怪了……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