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日在國子監的宿舍裏,朝著隴西方向遙拜,祈求祖宗庇佑,祖墳冒青煙……

    昨日,則去了到文昌帝君祠燒香,拜托這位掌管文運的神仙保佑考中。然後又去孔廟上了香,希望至聖先師能抽空幫幫忙……

    今日則是來到寺廟裏,祈求佛祖保佑。

    對此,房俊深表理解。

    哪怕是一千年後的人,每逢高考,考生家長都迷信的不得了,燒香拜佛大行其道,何況在唐朝?因此上官儀盡管不信這些,被辛茂將拉來也沒有反對,並且表示一切行動聽從想辛茂將的指揮,讓往哪去就去哪,讓怎麽拜就怎麽拜。

    慈恩寺裏人山人海,插不進腳,全都是前來禱告的應考秀才及其家人。

    倒是房俊看著慈恩寺寒酸的山門、簡陋的房舍,很是有些感慨。這處寺廟起先是北魏道武帝時在此建淨覺寺,隋文帝在淨覺寺故址修建無漏寺,後來廢棄。直至大唐立國,這裏改名叫做慈恩寺。

    曆史上,李治被立為太子不就,為追念其生母文德皇後祈求冥福,報答慈母恩德,下令擴建此寺,名為大慈恩寺。此後綿延千年,大慈恩寺成為中外佛教界人士敬仰朝拜之地。

    拜完慈恩寺之後,已經是過午了,房俊提議去酒樓吃飯,暢飲一番。

    辛茂將卻搖頭道:“還有一處寺廟……

    “差不多就行了……”這回連上官儀也苦了臉:“考個試而已,何必把長安城的神仙都拜一遍?”

    “這位,必須要拜。”辛茂將神秘兮兮道:“特別靈驗。

    房俊不爽道:“那幹嘛還要拜前兩位?”人太多,他有些不耐煩了。

    “哪個都不能怠慢啊,哪位不高興就麻煩了。”辛茂將興致勃勃說道。

    房俊無法,遇到這麽一個迷信的家夥,還有何話說?

    出身貧寒的辛茂將,將這次的科舉考試視為人生最重要的戰役,當然不肯放過一切能夠帶來好運的機會。他若是此時打退堂鼓,相比辛茂將也不敢說什麽,但是心裏難免別扭,若是因此耽擱了考試,或者出了差錯,房俊於心何忍?

    更別說,上官儀或許也有這個想法。

    隻能從善如流了……

    辛茂將對於長安的地勢看上去比房俊還熟悉,沿著慈恩寺南麵的大街一路東行,到了修正坊,折而向南,到了青龍寺。

    到了地頭,房俊才恍然。

    此處再往南,便是不就是自己在曲江池畔的那塊地皮麽?

    隻是曲江淼淼,樹林幽幽,當日與自己發起衝突的長孫衝,卻已是昨日黃花、物是人非……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