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天後秋歌回來了,汪書記又特意把他請過去,兩個人談了兩個多小時,然後周朝禮也被叫到了縣裏,汪書記把秋歌和他安排在一起,讓他們一起解決楊木崗村的問題。

    秋歌和周朝禮簽署了兩份合同,又交給了他幾千斤種子,然後他就算是完活了,剩下就看周朝禮的了。

    周朝禮立刻趕回鎮裏,把聚集在政府大院的農戶召集起來,讓向他們宣布了解決問題的辦法。

    “現在我們想要種植兩種東西,一種是香菜,這個大約是一千五百畝;另一個是秋黃瓜,這個八百畝;你們先自己統計一下,看看怎麽分配種植,然後到我這裏來報名。”

    “周鎮長,這些東西按多少錢收啊?”農戶問道。

    “按照相應的市場價收購,估計怎麽的也能賣幾百元吧。”

    “那能趕上蕎麥的收入嗎?”

    “咋的,趕不上蕎麥你還不種啊?我現在把話放著,願意種就種,不願意種滾蛋,這是最後一次機會,再鬧下去啥都沒有了。”周朝禮也怒了,這些人真是得寸進尺啊。

    “沒說不種,就是打聽打聽。”

    “打聽啥?人家種蕎麥的哪個打聽了?我還告訴你們,這次你們還必須和我簽合同,種完之後,必須賣給我們;誰敢私賣,那我就送你們上法庭。”周朝禮大聲地說道。

    其實秋歌和周朝禮簽署的就是這樣的合同,種植的商品那是必須賣給秋歌的,否則自己忙乎啥呢?他之所以不親自來辦,就因為怕老百姓看到秋季市場價格好了,就私自外賣了。

    秋歌中的這兩樣蔬菜也不是給自己種的,而是給金玲的食品加工廠準備的原材料,做醬菜哪能缺了黃瓜和香菜呢。

    很快,農戶們自己把種植麵積都確定下來了,周朝禮開始和這些人家逐一的簽訂合同,並再次強調了不準私賣的事情。

    農戶們都滿口答應了,也都簽訂了合同;然後周朝禮組織人員開始發放種子,同時告訴大家怎麽種植;種子不要錢,但是有價格,秋季收貨之後在貨款內扣除。

    這場風波又是在秋歌的幫助下化解了,三大崗鎮的幹部大部分都很感激秋歌;不過有兩個人卻對秋歌的恨意增加了,這就是宋顯友和魏紹群。

    風波過後沒幾天,縣裏就做了人事調整,宋顯友調回縣裏,到文化局當了局長,這也葬送了他提升的機會。

    而魏紹群同樣也被調去了縣裏,不過他是進了招商局,當了排名最後的副局長,領導還以為那幾個廠子真是他招商引資的呢;殊不知背後都是董明宇做的。

    而三道崗鎮新來了一位書記,叫張學鋒,不過來了之後就露了一次麵,然後就去學習了;而青山鎮的楊宏生也當了書記;之後他還跟秋歌通了電話,感謝秋歌幫他救災了。

    汪書記兌現了他的承諾,秋歌也消停的重新開始安心工作了;進入八月份,陸續的有工廠竣工開業了,喜氣再一次重回淩渡河工業園。

    不過這個時候又有一件事情發生了,秋歌再次陷入焦躁之中。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