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哥,我有一千畝的高粱沒落實呢,你那邊還有麵積種植嗎?”這就是秋歌自己酒坊需求的原材料;原本他想在淩渡河村種了,但是發現淩渡河的地塊太零散了,所以才找鄭邵武。

    “能啊,我是出家人不愛財,越多越好啊;哈哈……”鄭邵武一聽就樂壞了。

    “那成,有時間我們把種子給你送過去。”

    “不用,下午我自己去取,你讓大夥幫我裝車上就行。”

    “好;還有就是這兩天化肥陸續得到了,你們村的也要找地方存放,我會先給你們送去。”

    “行嘞,我也讓大家準備好,各自拉回家,都有庫房,能放好。”鄭邵武說完走了。

    接下來的幾天秋歌和盧笛就開始跑基建手續,到了四月中旬手續齊全了;而張安林、徐忠岩等人的錢也到位了;秋歌就和祝子軒聯絡,問他什麽時間能開工。

    “我們工程隊十五號向你那邊運送建築材料和工具,然後搭建居住的簡易房子;我們十八號正式動工吧,你看看請那位領導來奠基啊?早點和人家匯報、邀請吧。”

    “好勒,我通知宋書記、羅鎮長,他們和我說縣裏的領導還要來呢,我就讓他們幫著請吧。”

    “哈哈……,你這家夥啊,倒是好命,都願意伸手幫你;行了,我這邊還有事,掛了。”祝子軒收了線。

    秋歌又立刻到了鎮裏,親自上門來請宋書記和羅勝男鎮長;兩個人滿口答應去奠基,並且也會幫著請縣裏的領導過來。

    等秋歌再回到家的時候,盧笛告訴他陳永祥他們回來了,馬上到;那位華僑商人夏翠凝也過來了。

    “怎麽樣?陳先生說沒說是好事壞事?”秋歌問道。

    “你怎麽這樣笨呢?夏翠凝都來了,那應該就是好事,不然還能來啊?”

    “也對,那用不用去迎接一下啊?”

    “去村口接一下吧,怎麽著也是貴客啊。”

    等把夏翠凝、陳永祥等人接回來後,他們立刻向秋歌和盧笛匯報這一趟的行程,以及成果。

    “經過我們篩選,有兩種梨子和三種葡萄能夠成為我們的釀製原材料;然後在夏女士的大力支持下,我們追根溯源,到了梨子和葡萄的產地,找到了大量的庫存,我們生產是完全沒有問題的了。”陳永祥高興的說。

    “這一路辛苦你們了,也感謝夏女士的照顧。”秋歌客氣的說。

    “我們即將是合作夥伴了,相互幫助那是應該的,辛苦的是陳先生一家,他們可是很有敬業精神啊,到了一個地方,也不休息立刻就去忙碌,讓我很敬佩啊。”夏翠凝替陳永祥一家邀功呢。

    “哎呀,我們可不辛苦,這一圈我們可漲了見識了,溜達了好多的地方呢;唉,這要不是有這個機會,我們這輩子就老死在這山裏了。”陳永祥感慨道。

    “先生,以後每年我們都出去轉轉,到南方去,那邊的水果更多,或許還能有更適合我們的材料呢。等明年秋季我們不忙了,我和盧笛帶著我父母、你們大家都去海南。”秋歌承諾道。

    “不如直接到我們家去,到印度尼西亞的三洋口,那裏也有很多的華人,那裏才是正宗的熱帶地區,我來幫你們辦簽證。”夏翠凝熱情地邀請道。

    “哈哈……,好啊,我們也出國轉轉。”

    “這些事情先往後放放吧,我們明天就把工人都找回來吧,趕緊清理場地、器械,很快就要生產了。”李鳳珍說道。

    “啊?阿姨,原材料還沒購買呢。”盧笛提醒說。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