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官員製度的細化,也隨著朝堂官員權力的外放,形成了總督製度。

    大明的官場再一次震蕩了一下。

    影響並不是很大。

    但是最起碼地方上的朝廷算是建立起來了,而地方上的治理也就變得更加有效了。

    一個縣城的官員出現了問題,很快就能夠被發現。

    一旦有百姓舉報,地方的禦史台就會請求調查,然後上麵的禦史台也會協助。

    這才能夠讓大明能夠穩定發展。

    大明再一次掀起了整風運動,而這一次,要比最開始還要嚴格和正規。

    當年最開始用禦史台來清查,其實並是不徹底。

    因為很多地方,特別是江南之地,完全就是江南的世家豪族還有江南的那些地方的官員自給自足地治理,對於朝堂的政令以及一些管理製度,完全就以一種非常大的抗拒姿態在施為。

    如今,崇禎皇帝算是要把整個東南之地都要拿下,分了幾個行省之後。

    東南之地的管理也被分化了。

    而這種分化也可以形成一種非常有效的管理,也能夠讓地方的安定更加徹底。

    崇禎皇帝看著禦史台和都察院罪行的報告,心中也多少有一些須臾。

    就像是國師所言,總管整個曆史。

    秦始皇一統六國之後,建立了大清王朝,可是當秦始皇年邁了之後,也因為精力不足讓一個輝煌的大秦二世而亡。

    漢武大帝是何等的雄姿英發,可是當年齡大了,精力不足了之後,也是一樣產生了多少懶政和錯誤的政務?

    在這之後,則是唐太宗、唐玄宗等等。

    人老了。

    精力肯定是不足,精力不足、人也會變得昏庸,處理事情也會變得緩慢。

    以後的他也可能會如此,更不用這些大臣。

    站在鹿台上。

    紫禁城的長街看的清清楚楚,人來人往的街道,看起來的確是繁華無比。

    可是,誰又能夠知道,在這繁華之外,還有著很多很多貧困的地方。

    那裏的大明百姓,還在忍受著饑寒交迫。

    所謂的大明中興,還遠遠達不到。

    當然了。

    現在的大明已經和當年的萬曆年間的大明差不多,大明的商船可以到達遙洲之地。

    大明的貨物也成為了西洋人最喜歡的貨物,也是大明非常賺錢的貨物。

    當有錢人越來越多的時候,仙丹的價格也在慢慢地提升。

    這也是為何,江楓能夠自己建立研究院。

    他手中的錢財也一直在發放出去,建立什麽孤兒院或者是孤老院等等。

    還有購買糧食,支援那些邊關之地,受災之地的百姓。

    如果沒有仙丹。

    可能當真會讓富人越來越富,而窮人也會越來越窮,因為開發了海外的市場,也就很容易形成一個資本的積累。

    最起碼,曹化淳、鄭芝龍這樣的人,已經真正算得上是富可敵國了。

    如果鄭芝龍有了野心,想要分化大明的南北。

    估計靠著手中的錢財和海上的水軍,絕對有能力一戰。

    但是大明不僅僅有著崇禎皇帝,還有一個大明國師。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