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朝堂之上,孫承宗的禦史台和駱養性的都察院。

    已經沒有人有那個心思了。

    而長安府的拍賣會結束不久,南京的拍賣會也被籌建起來,於十二月二十四開始。

    下的富商從紫禁城跟到了長安,又從長安跟到了南京。

    可以。

    隨著這些人的流動,整個大明的錢財也被帶動了起來。

    隻不過這種帶動的效果對於朝廷來,並沒有什麽好處。

    因為崇禎皇帝征收的是三響,而不是商稅。

    在南京的拍賣會開始舉行的時候,崇禎皇帝下了一份詔書,乃是昭告下人。

    減輕三響的征收。

    農業稅隻收一成,也就是糧食稅。

    並且重新征收商稅。

    內閣首輔韓癀最開始並不知情,等到早朝的時候,崇禎皇帝當眾宣布了這件事情。

    大明國師直接第一個站出來支持的時候。

    他們想要阻攔,也已經晚了。

    站在這裏的很多人,其實都是一些商人的保護傘。

    平日裏也都是得到了不少商人的好處,在這朝堂上,也都為商人了好話。

    當初的加征三響,其實就是他們所為。

    然而現在崇禎皇帝卻要加征商稅,減輕農業稅,作為戶部尚書盧若騰卻站出來表示第二個支持。

    此人算得上是忠臣守節之人,為官清廉,並且也有一些能力。

    麵對戶部尚書都站出來了,內閣首輔韓癀也隻能是敗退,而其他人更是不敢再進言。

    一個大明國師堵在他們的前麵,就像是一座山一樣。

    這也讓很多大臣對此開始有一些不滿,想要搬開這座山,還恢複他們作為大臣的權力。

    可是,卻無人敢出麵做這件事情。

    他們為官這些年,或多或少都有一些錯誤,一旦這些個錯誤被公之於眾。

    首先遭殃的就是他們,而不是大明國師。

    以現在萬歲爺的態度,結果是可想而知的。

    朝廷的餓大臣們沉默以對。

    而地方上的富商以及世家豪族卻想要聯合起來抵抗這一次的加征商稅。

    畢竟這可是關乎於他們手中的錢財啊!

    然而當南京的曹化淳聯合了京津冀等地的商賈,上表忠心,表示願意接受加征商稅之後。

    其他的商賈一下子就傻眼兒了。

    死太監,不講武德!

    擁有肥皂廠、香水廠、染布作坊、紡織工廠、養殖工廠的曹化淳。

    已經隱隱成為了可以和江南頂級富商相抗衡的新起之秀,也因此獲得了不少商賈的跟隨。

    此番聯合起來,上表忠心。

    是其他商賈萬萬沒想到的。

    讓他們還沒想到的是,連泉州的最強海商鄭芝龍都表示,願意支持崇禎皇帝征加商稅。

    並且主動把這三年的商稅給補起來了。

    對於年百萬的鄭家來,上交六十萬兩,獲得兩顆仙丹,還有兩名進士的名額,絕對是賺了。

    有了這兩個商業大鱷的支持,其他的那些商賈想要聯合起來,卻還要能夠讓朝堂上的大臣願意開口。

    然而,這些大臣自然不敢開口。

    在崇禎皇帝把商稅的章程都已經拿出來之後,誰敢反對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