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江楓坐在那裏,聽完了那些大臣對於第二個五年的計劃報告之後,真的很想要撬開他們的腦袋,挖出他們的心。

    看看他們的腦袋裏麵是不是全都是漿糊,再看看他們的心,是不是都是黑的。

    包括長孫無忌、房玄齡等。

    為什麽要加上他們?

    因為長孫無忌竟然提出來,想要減少軍隊的消耗,也就是說,讓各地的那些駐軍,削減士兵人數。

    用他的話,就是說,大唐雖然糧食比較多,然而軍隊每一天吃掉的糧食,幾乎已經算是大唐的三分之一了。

    除此之外,還有一小部分,給了那些苦力,還有一大部分,被大唐的百姓們分了。

    還有一個就是,各地的駐軍的軍餉,都需要朝廷發放,一次沒發,就容易引起將士們的不滿。

    總之府兵製和屯田製都不足以養活如此大的大**隊,邊關將士們和駐地將士們加起來,是朝堂最大的開支。

    房玄齡竟然想要在各地建立儒學,也就是推行儒學,不是官學,也不是那種私塾,而是儒學。

    學習的內容,就是四書五經,並且還提議,讓科舉考試的內容,也就考兩個,一個四書五經的理解和背誦,還有一個策論就可以了。

    至於其他的那些個大臣,其實不說也罷。

    總之,在沒有了邊關危機之後,沒有了突厥這個強大的外敵之後,大唐強大起來,人的心,也就跟著變了。

    如果不是江楓開了一個頭,第一個提出來要繼續修改律法,要加大律法的治理力度和深度。

    估計沒有人會想著去修改律法,因為律法管的越多,對於他們而言,也就越來越不利了。

    李二陛下倒是覺得這裏麵很多人提出來的意見,都不錯。

    比如削減軍隊。

    如今大唐無戰事,也應當讓這些將士們回歸自己的家中,成為一個務農者。

    畢竟,讓他們一直呆在軍營之中,就需要朝廷來養著他們。

    要是削減了人數,朝廷的負擔也就減輕了不少,他的國庫也能夠更加充盈。

    到時候,可以修造行宮,修造高閣、修築長城、修築皇城,都可以。

    至於房玄齡所言的推行儒學,也符合他的心思,重開科舉考試,還是國師提出來的。

    那些個題目,有一些也是國師的建議。

    然而如今,大唐需要人才,需要的是那種隻要是讀書識字就行了。

    不需要懂得太多,畢竟大唐無戰事,這些官員,還要考戰事和大勢分析,也沒有必要了。

    李二陛下已經很久沒有看到,能夠和馬周當初寫的策論媲美的文賦了。

    自從漢之後,王朝就用儒學來教化萬民。

    其中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等學說,都是符合李二陛下的帝王心術。

    看到李二陛下那稍微還算滿意的神色,江楓就覺得,隊友好像有點兒難帶。

    削弱軍隊、改革科舉考試內容、改變商人的賦稅、修建番邦來往驛館……。

    就沒有一條,能夠讓江楓滿意。

    李二陛下最後也想起來,這些國策,還是要問一問國師江楓。

    因為國師知曉未來,這些國策,是好是壞,國師應該是最清楚的。

    “國師,你覺得這些提議,如何?”

    江楓站出來,一點兒情麵也不留,先是對李二陛下施禮,說道:“如此,臣就冒昧說道說道了。”

    然後才對長孫無忌問道:“長孫相公的想法,我覺得有一些欠缺實事求是。”

    長孫無忌躬身說道:“還請國師指點。”

    這個時候朝堂之上,安靜的一根針掉在地上,都能夠聽到。

    因為大家都明白。

    一旦國師定下來的策略,那基本上就不可能更改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