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輛啟動之後,李科一邊開車,一邊問道:“我們現在起哪,老板?”

    他不是很明白,怎麽到了暹羅王宮門口不進去,反而轉身就走呢。

    自家老板的想法實在讓人猜不透。

    “去機場,回北平。”

    許昂的話李科自說不會違背,他答了一句:“好的。”

    可李科嘴上沒多問,心下卻在疑惑:大老遠的從北平到暹羅,結果什麽都沒做就又回去,究竟唱的哪一出啊?

    唱哪一出許昂不可能給李科解答,他總不能告訴李科,我千裏迢迢的來一趟暹羅,所為的不過是在密蓬的王宮簽個到,就這麽簡單。

    反正事我是做了,要怎麽去腦補是你自己的事,我是老板我說了算。

    坐在車內,許昂開始接收無土栽培技術的相關信息。

    有了這項技術在手,許昂相信隻要把它鼓搗出來,哪怕隻是建一個實驗基地,就可以慢慢扭轉人們心中那種農業髒,累,苦,科技含量低的錯誤認知。

    以國內的目前和未來的發展形勢而言,必然是走城市化路線。今後的二十來年是國內的人口由農村大量流向城市的時代,大批的農民進城帶來的是城市的繁榮和房地產行業的騰飛,以及農村的荒廢化。

    許昂記得在國內城市化的進程中,一開始人們還不覺得,從二零一零年開始就有很多從農村出來的小夥伴在說村裏的土地出現了大量的拋荒,講他們小時候熱鬧的村子變得沒幾個戶人居住,隻剩下村中的老一輩。

    這種農村荒廢的現象隨著老一輩的逝去變得越來越嚴重,也越來越普遍,到了新千年的第一個二十年達到了頂峰。

    不過也在那個時候國內的城市化進程差不多完成,於是在沒有了大量的進城的農村人的情況下,城市內房子的需求變得不那麽火熱,再加上其他的原因,房地產那把燒了十幾年的火不再旺盛。

    在那種情況下,很多人的目光都落在房價上,關心的是房子的漲和跌,卻忽略了另一件至關重要的大事。

    這件事不是別的,正是農村的變化。

    華夏人都不會否認一個事實,那就是我們這個民族自帶的種田基因,更不會否認我們的祖國地大物博。

    然而,就是這樣的華夏卻不是世界糧倉,反而老米才是。

    為什麽會這樣?

    答案就在現代化和機械化上。

    奧秘實行的的是大農場製,往往隻需要少數幾個工人配上幾台現代機械就能幹完一個大農場的活。

    反觀華夏,由於人口眾多,特別是之前農村有大量的人口,華夏的農業在這種情況下並沒有現代化大農場產生的條件。

    可隨著農村人口的大量進城,這個條件它慢慢的就來了。

    地還是那麽多地,依賴土地耕種為生的人卻少了大半,接下來會發生什麽顯而易見。

    無土栽培這項技術不是為眼下服務,也不是為國家實現城市化進程的一二十年服務,它著眼於二十年甚至更久以後。

    拿到它,並且有二十年的時間研究和發展它,在互聯網大潮回落的未來許昂就有了新的王牌。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