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豬土?”

    許昂表示:“我可不這麽想。”

    很多人一想到養豬腦海中就會自動浮現農村裏搭的豬棚,陳舊的木頭,亂糟糟的豬食槽內盡是幹涸的或是半幹的不明物體,豬圈內豬活動的地方很多豬的排泄物,弄得整個環境臭氣熏天。

    在國人的印象中豬被打上了刻板的印象,這個印象就是蠢笨。

    但實際情況並非如此。

    以智商而論,豬是一種非常聰明的動物,它們也知道講衛生,甚至於它們的智商並不遜色於人類小孩,比絕大多數動物都要聰明。

    豬圈裏之所以又髒又臭,不過是環境所限。

    試想一下,若是把人圈禁在那裏狹小的範圍,人的吃喝拉撒都在巴掌大的一塊地方,人又能幹淨到哪裏去。

    所以不是豬不愛幹淨,委實是條件不允許。

    “豬是這樣的嗎?”

    劉希望愕然。

    要不是說話的是許昂,要不是看許昂一本正經,劉希望絕對會認為對方在忽悠自己。

    豬聰明,還愛幹淨,這與人們的固有認知不一樣,說是截然相反也不為過。

    好吧,這些都是旁枝末節。

    劉希望才不管豬到底聰不聰明,愛不愛幹淨,他隻想知道許昂怎麽就看上養豬這個國內大多數商人都不會去做的行當。

    好好的玩你的高科技不好嗎?

    “劉總,我說過了,養豬不是土,恰恰相反,它的科技含量相當高。”

    許昂哭笑不得。

    劉希望的這種下意識反應也是絕大多數國人的認知,都認為不就是養豬嘛,活又髒,人也累,哪來的高科技。

    “如果隻是以家庭為單位的個人養殖,比如農村裏一家人養一兩隻大肥豬,那自然不需要多少技術。讓孩子們沒事的時候背個背簍去田間野地割豬草,到城鎮裏裏收潲水,這些都可以喂豬。等到養個一年,豬長大了或是自己吃,或是賣掉,用作改善生活之用,在農村很常見。”

    “但那隻是在個人的小規模,甚至都不叫規模的養殖上合適,如果把角度拔高一點,那就完全不一樣了。”

    許昂問劉希望:“劉總你應該知道國外,尤其是米國的進口豬吧。這些舶來品為什麽能在我們國內迅速搶占市場,擠壓本土豬的空間,原因無外乎它們成長周期短,我們需要喂一兩年的生豬,老米三個月就能完成,並且這個時間還在隨著老米的不斷研究而縮短。”

    “要隻是生長周期短也就罷了,國外的豬出肉還多,並且口感還不比我們的土豬差多少,你說氣人不氣人。與這樣的對手競爭,我們本土的養殖戶能競爭得過?”

    “外國的豬為什麽能有那麽大的優勢,原因就在於他們花了重金在這方麵的研究上。經過多年的研究,如今他們從豬種,到豬的生長周期,再到大規模養殖經驗,以及養殖成本等方麵,都有了一套成熟的係統。別看現在國內還是土豬與進口豬兩分天下,我敢斷言,如果不奮起直追,用不了幾年我們國人要吃豬肉就得花重金去國外引進種豬。畢竟,國內對豬肉的消費需求太大了,以我們現有的土豬養殖能力完全無法滿足人們的需求。”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