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昂都那麽說了,老孟自是樂得不多事。

    “既然你覺得行,那就好。”指了指四周,老孟對許昂說,“你找人再驗收一下,等確定沒問題了,我就讓人把這裏再清理一遍,順便再給池子裏通上水……對了,這水榭亭台你養不養魚,要養的話是你自己買還是我替你安排?”

    魚要不要養似乎不是問題,但問題是許昂家裏有小妹妹。如果放養了魚,難保小妹妹們不會為了看小魚去圍在水邊轉悠。於小孩子來說,太過於靠近水是非常危險的舉動。

    許昂回老孟:“你先通上水,就當洗地做清潔,魚的事我再考慮考慮。”

    “你呀,有時候就是想太多。”

    老孟調侃著許昂,聰明人的通病——想太多。

    有時候腦子太好使,便會去顧慮很多東西,盡管那些都隻是可能發生的事,但他們都愛把這算進去,於是就造成了瞻前顧後,猶豫不決的毛病。

    在老孟看來,許昂在絕大部分事上都很果斷,唯獨在牽扯到家人的時候他開始犯病了。

    這有問題嗎?

    私事而已,自然是沒有問題。

    “關於複刻圓明園的事,你的人與市政廳談快一點,別老扣細節,反正大家都有那意思,早點動工難道不好?”

    老孟給許昂提了個建議。

    站在他的角度這話當然沒錯,他巴不得今天就談妥,今天就開工。但若站在許昂的角度,事不是這麽辦的。

    隻聽許昂對老孟解釋道“與市政廳的商談我都交給了專業人士,那是他們的工作,我不準備橫加幹預。專業的事還是交給專業的人去做,隻有這樣事才能辦得好。你別看現在商談費時間,等以後你就知道了,事先把該商議的細節都商量好,工程動起來後才沒有那麽多無謂的麻煩和糾紛,你們也能一心撲在工程上。磨刀不誤砍柴工的道理我相信你是懂的,對吧。”

    老孟能怎麽說,他隻能悶出一個好字。

    畢竟許昂說得在理,他沒理由反駁。

    而且老孟也知道,許昂給自己解釋是給他麵子,不然許昂才懶得跟他說這麽多,隻會打個哈哈把話題轉移開。

    “孟教授。”

    方淑英招呼老孟:“這棵樹這樣沒問題嗎,你們把它裏麵都挖空了,它還能活?”

    “方大姐,這是國外的一種樹,叫猴麵包樹。它的樹身不是我們挖空的,而是它本來就長這樣。它這樣是跟它的生存環境有關,為的是能儲存更多的水源,以便讓它們在旱季也能存活。對了,忘記跟你們說了,這樹的樹身我們隻利用了一部分,它依舊有儲水的功能,等以後你們住進來了可以嚐嚐。”

    好為人師,這是人類都有的毛病。

    作為一位教授,習慣了教書育人的老孟遇上別人不知道而自己又懂的東西時,職業習慣會促使他滔滔不絕。

    可他沒有看到的是,方淑英看似在聽他說,實則對許昂使了個眼色。

    原來方淑英問老孟問題是為了轉移話題,免得老孟繼續與許昂糾纏。

    作為母親,總是在想辦法幫自己的孩子減少麻煩。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