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價壓這麽低!

    趙金聰驚得不知該說好,還是說不行。

    見他為難,許昂問:“怎麽,有困難?”

    趙金聰隻能答道:“這個價格基本賺不到錢,如果沒有補貼的話,我們還可能虧錢。”

    一件商品需要賺錢,可不隻是比原料成本賣得高就行。其中的人工,運輸,還有稅收等花銷都得加在裏麵,除掉這些之後剩下的才是你的,否則光是數據好看實際剩不了幾個錢亦是無用。

    “老板,您是不是再考慮考慮,我們不賣貴了,哪怕賣四萬也成啊。”

    對自家廠子裏的產品到底要怎樣的價位才能賺到預期中的盈利,趙金聰心裏再是清楚不過。

    “現在國內大家的收入才多少,很多城市家庭加起來也就一千塊不到,要不是考慮到廠子要資金維持,我連三萬六都嫌貴。”

    許昂沒有答應。

    事實上,他也不可能答應。

    這不是他不為趙金聰考慮,也不是趙金聰隻想著賺錢,而是雙方站的位置不一樣,看問題的角度便不相同。

    趙金聰是從曉曉電動車這一家企業本身出發,盯的是曉曉電動車的盈利,而許昂卻是以整個市場以及行業未來做通盤考慮。

    沒有誰對,也沒有誰錯,說不上誰膚淺,也道不了誰深刻。

    有的隻是各自的位置和角度。

    “六六大順,三六這個數字蠻吉利,我覺得行。”

    許昂這話聽得趙金聰嘴角直抽,做生意八八更好,我覺著賣它個六萬四也不錯。

    能說不行嗎?

    貌似不行。

    好吧,那隻能接受。

    誰是老板趙金聰還分得清楚,許昂這位老板堅持要賣那麽便宜,他趙金聰的小胳膊也拗不過大腿。

    接受歸接受,原因趙金聰還是得問清楚,不然他回廠裏怎麽交代。

    別看他是廠長就以為沒人敢質疑他,新車定價如此便宜,讓廠子賺不了幾個錢的大事若他沒有讓其他人閉嘴的理由,他的威信會大受打擊,以後還有多少人會聽他的話就很難說了。

    “我來問你,國內的人多不多,市場大不大?”

    趙金聰奇怪,這個問題還需要問?

    是個人都知道答案。

    “國內以前有私人汽車的家庭多不多?”

    盡管奇怪,趙金聰還是如實回答:“很少。九零年以前便是地方領導也有沒配車的,更別說貴得要死的私家車。也就是這幾年開始,國內擁有私家車的家庭多了起來。”

    許昂又問了一個問題:“那麽,未來國內的私家車會不會更多?”

    “按照現在的趨勢,隻要國家不做大方向的調整,隨著國門的持續開放,國內能買得起私家車的家庭隻會越來越多。”

    “這不就是了。”許昂對趙金聰道,“在相當多的行業和領域,華夏市場是一片等待開拓的市場。這個地域廣袤,擁有世界上第一大人口規模的國度是一座等待發掘的金礦。像這樣的地方,那些外國車企即使前期倒貼錢,他們也會毫不猶豫的把錢砸進來。前期狠砸錢,虧錢虧到廠子都要倒閉,等到他們把市場開拓完成並建立了屬於他們的秩序,他們就能利用自己的市場地位影響甚至是製定對他們有利的規則,把前期砸進去的錢千倍萬倍的賺回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