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敷衍我,那就別怪我敷衍你,到時候上頭的領導要打板子,看是誰難過。

    這小子年紀輕輕,怎麽與想象中的不一樣,不是個好糊弄的主。

    縣裏的領導心裏想著。

    許昂也就是不知道他在想什麽,不然許昂會問他:“誰說年輕人就好糊弄的?真以為我們社會經驗淺,便連是非曲直由都分不清,由著你們說黑道白?現在是信息社會,接收信息的渠道多了去了,可不是你們說什麽就是什麽的以前了。”

    “關於機械廠的事半個月之後會有專門的團隊前來處理,到時還請縣裏和市裏多提供些幫助。盡快把之前的賬目梳理清楚,工廠也好盡快進入重建,工人無論培訓再就業也好,還是拿到本該屬於他們的工資另謀出路也罷,都能盡快做出決定,這樣我也好早做安排。”

    許昂又道:“世界日新月異,科技在不斷進步,現在看是先進的機器,誰知道又能領先多久。我們本就落後於西方,沒有時間可浪費,須得抓住每一分每一秒來爭取縮小差距,最終才能迎頭趕上。”

    如果對麵站著的是北平的官,許昂不會把話說得這麽直白,好歹他也會委婉些。

    但是很可惜,對方並不是。

    同樣做官,五六線小縣城的小透明比不了北平。

    雙方所在城市的差距決定了他們地位的差異。

    很多人以為當官的都威風,誰見了都得低三分,然則很多時候並不是這樣。

    以許昂今時今日的地位和實力,他有時候不用太委婉。

    “這就要回了?”

    唐璐問許昂。

    後者答道:“該做的事都做了,還留在這裏做什麽呢。我這麽一尊大佛留在這小縣城,估計縣裏的領導嘴上不說,心裏也不怎麽痛快。他們需要的是我的投資,不是我這個人。”

    國內的招商引資是個什麽情形許昂能不清楚?

    當地官員的態度不都是你給錢我們給政策,大家互惠互利,誰也別礙誰的眼。平時大家各玩各的,需要的時候拉一個采訪組,在攝像頭前大家配合著展現相親相愛一家人。

    反正當地的百姓對這些並不關心,他們隻關心自己能不能獲得實際的好處,招商引資之後會不會讓自己的生活得到改善。

    一般來說,結果都是官員有政績,商人有錢賺,當地有發展,百姓們能吃到發展的紅利。

    而不一般的則是商人考察時說得千好萬好,你沒給錢時對你噓寒問暖,等你錢投進去了,立馬就換了一張臉。

    一次兩次商人被坑,還會有不知道的被迷惑,次數一多,坑人的名聲一傳出去,誰還來上當?

    正如許昂之前所說,又不是以前通訊靠吼的時代,消息閉塞,而今手機,電話等通訊工具都在普及,消息傳播迅速,但凡出現一例那樣的事一整片地區的名聲都壞了,成了大家避之唯恐不及的雷區。要是出現不止一次,那片地區就成了禁區。

    這不,投資不過山嗨關不就那麽來的麽。

    一個地區的衰落政策隻是一個方麵,因為政策起的隻是引導作用,真正決定它興衰的還是當地的投資環境。

    當然,這話許昂不敢說出來,他怕被噴。

    畢竟,真相往往不容易被接受。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