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昂估算了一下,答道:“我拍戲很快,主演劉王和朝偉影帝他們也是敬業的老戲骨,十二月中旬開拍,爭取一個月結束。就算會有延遲,也能在節前拍完,絕對不會耽誤大家過年。”

    過年之於華夏子孫可是最重要的節日,沒有之一。

    現在又不是後世那種年味淡薄到年輕人都感覺無所謂的時代,這個節日就算別人不過,許昂也是要過的。

    盡量控製在一個月拍完,對於電影來時間確實很緊。

    換了別人包剛導演肯定要考慮一下,不準會婉拒,因為他覺得趕工出來的作品大多是粗製濫造,他可不想壞了自己的名聲。

    但許昂是導演,而且主演還是劉王和朝偉影帝,又有王金這個出了名的快槍手協助,這樣的陣容拍出來的片子還真不能粗製濫造。

    萬一是精品呢?

    包剛導演斟酌片刻,點頭答應下來:“許導都開口了,我怎麽能不答應。港島那的影視產業發展得比我們早,走得也比我們快,我這次到可以搭上許導的順風車去長長見識。”

    長見識之類的話聽聽就行了,誰當真誰傻子。

    以包剛導演的地位,他真要想與港圈合作,那還不是一句話的事。人參與進許昂組的局,無非是給許昂麵子,想要結交一番。

    監製這個職務在很多方麵是與製片人重合的,很多人都分不清楚監製與製片人的區別,也不知道他們到底誰大誰。

    關於這個問題其實很簡單,隻要記住一句話就行:製片人不在聽監製的,製片人和監製都在聽製片人的。

    包剛導演與許昂在談許昂新戲的事,同桌的靜蕾她們看似在與鄰座交談著,實則各個都豎著耳朵在聽著兩人的談話。

    娛樂圈不,大卻也不大。尤其是好的項目,好的資源,那叫稀缺。

    許昂要拍戲新戲的消息要是傳出去,絕對會有無數演員想要進組。試問,誰不想做第二個楊米?

    更何況主演還是劉王和朝偉影帝,這兩人隨便哪個參演的電影都備受矚目,更何況兩人同演一部劇,那絕對是頂番好麽。

    如靜蕾這種有能力有野心,想要爬得更高,在這條路上走得更遠的演員,怎麽可能放過這樣的機會。

    隻不過讓靜蕾憂心的是,圈子裏都在傳她最大的依仗汪碩與許昂之間有些糾葛。

    可那不過是外人的猜測,實則靜蕾很清楚,汪碩早就厭煩某人打著他的旗號,仗著其是他親戚的身份在外麵招搖撞騙。聽聞有人教訓了那家夥,汪碩可是很開心的。

    奈何老炮們都好麵子,好歹也是自家親戚,背地裏拍手稱快可以,明麵上是絕對不會表現出來的,否則被人誤會自己怕了許昂,汪碩可不幹。

    或許許昂根本沒把這當回事,甚至他早就忘了,但有這麽一層隔閡在靜蕾始終不放心。

    直接找上許昂解釋,靜蕾感覺自己沒那麽大麵子,所以她隻能采取曲線救國模式,將目標放在了柳若曦身上。

    對這個姑娘自己要多釋放善意,盡快與她熟絡起來才行。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