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身淨重1000公斤。一組自然帶不動,但兩組就可以。我從以前工作的廠子裏請了有技術的老師傅來,雖然給他們的工資開得不低,可人家確實值那個價。老板您請看,它的前輪和後輪可以分開控製,屬於兩組並聯的驅動。即使有一組出了故障,還有一組能工作,不至於徹底趴窩。”

    我滴個乖乖,你們不但現在就玩起了電動,還弄的是四驅,國營廠的老師傅們路子這麽野的嗎?

    走在時代前列了有沒有。

    許昂真想拍拍趙金聰的肩,告訴他:“決定了,就是你,機械鬼才趙金聰。”

    我不過就是想弄電動自行車賺點小錢花花,你卻給我朝電動汽車的方麵搞,而且還有了成品,你這麽牛我這個老板必須得給你加雞腿。

    許昂問趙金聰:“老趙,它的最高時速能達到多少,續航能力如何,充電一次需要花多少時間?”

    問起這個趙金聰就有些尷尬了,不過問話的是許昂,趙金聰不能不回答,他隻能老實的答道:“充電的話一般的家用三線插頭就可以,不過不能用鋁線,得用銅線。隻需要半個小時就能完全充滿,速度不慢。衝一次電在城裏可以開20公裏,最高速度七十碼。”

    聞言,許昂搖搖頭:“也就能在城裏開一開,而且也不如燒油的車方便。這還是在國內現在的城市還不大的情況下,要是以後城市擴建,它的航程在城裏開都不夠用。”

    聽出了老板話中略微的失望意味,趙金聰可不想讓自己減分,趕忙對許昂說:“主要是車身比較重,不然速度和最大航程都可以提高。廠子裏的老師傅現在正想辦法減輕車身重量,我們會盡快取得突破。另外,我建議廠子裏開始招收電池方麵的人才,為以後的技術提升做準備。”

    許昂想了想,對趙金聰說道:“電池技術是關鍵,你的要求我同意了。現在我們還沒辦法跟西方成熟的汽車工業掰腕子,所以我們要另辟蹊徑。”

    趙金聰眼睛大亮:“請老板提點。”

    “提點談不上,我隻是說說我的想法。”許昂對趙金聰道,“在動力方麵比不上燒油的車,某些方麵我們就沒必要跟著對方的標準走。我們可以不做常規轎車,改作微型車。”

    “微型車?”

    “對,就是緊湊型車型。可以有四座,也可以兩座。軸距兩米出頭,車身控製在三米六甚至更短。”

    趙金聰思索片刻,遲疑著說道:“這樣的車會不會太小?”

    “但它性價比高,實用性強。國內現在的情況你又不是不了解,大家都不太富裕,買輛桑塔納之類的轎車動輒十來萬,有多少家庭負擔得起。你看著別人開轎車,自己卻在蹬自行車,心裏能沒落差?”

    “而微型車就不一樣了。它同樣是四個輪子的,同樣是轎車,能滿足人們出行和上班的要求,價格……對了,老趙,這車你們打算定價多少?”

    趙金聰回答道:“批量生產的話它的成本隻比豪華版的電動車高三成,不會超過四千塊。至於定價,那得看老板您的意思。”

    回屋按照記憶給趙金聰畫了幾張圖,許昂複製粘貼了一下他記得的幾款微型車的外形。

    “外型從這裏麵挑,或者你們多開幾個牌子都行,顏色弄得鮮亮些,外觀做得精致些。價格根據不同的車型定在兩到五萬之間,銷量應該會不錯。”

    說著,許昂又想到一個問題:“會不會超出廠子的經營範圍?”

    趙金聰嘿嘿一笑:“老板,我們廠是經營電動車的,即使它四個輪子也還是電動車不是。而且我們完全可以邊經營邊辦手續,這事你交給我老趙,人我熟,路子我門兒清,絕對不會出半點差錯。”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