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金融機構體係概覽

    1.直接融資:也稱直接金融,是指資金需求者直接發行融資憑證給資金供給者來籌集資金的方式。直接融資避開了銀行等中介環節,雙方直接進行交易,但它也要借助於證券公司證券交易所等金融機構的服務。直接融資具有以下優點:

    (1)籌集長期資金

    (2)合理配置資源

    (3)加速資本積累

    不足:

    (1)進入門檻高

    (2)公開性的要求

    (3)投資風險大

    2.間接融資:也稱間接金融,是指資金供求雙方通過金融中介完成資金融通的一種融資方式。服務於間接融資方式的金融工具稱為間接融資工具,存款賬戶,可轉讓存單,人壽保單,信托等各種形式的拮據,都是間接融資工具。

    優點:(1)降低信息成本和合約成本

    (2)通過多樣化降低風險

    (3)可以實現期限轉化

    (4)保密性強

    缺點:

    (1)資金運行和配置效率有賴於金融機構自身的素質

    (2)資金雙方的直接聯係被割斷了,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投資者對企業生產的關注與籌資者對資金運用的約束和壓力,資金使用效率低,投資收益率低。

    3.金融機構:又稱金融中介,是指經營貨幣信用業務,從事各種金融活動的組織機構。

    4.交易成本:是指在從事交易中所花費的一切成本,金融市場上的交易成本包括在從事金融交易中所花費的金錢和時間。

    5.信息不對稱:是指交易一方對交易另一方的了解不充分,雙方處於不平等地位的一種狀態。在金融市場上的信息不對稱,是指一方對另一方缺乏充分的了解,以至於無法做出正確決策的一種不對等狀態。信息不對稱導致的問題有你想選擇和道德風險。信息不對稱在交易之前導致的問題是逆向選擇,在交易之後是道德風險。

    6.(金融機構克服信息不對稱)“檸檬”問題:直接融資中的逆向選擇問題,可以用美國經濟學教授阿克洛夫突出的“檸檬”問題加以明。檸檬在美國俚語中是次品不中用的東西,檸檬問題的實質是,由於市場上信息不對稱,導致優勝劣汰的市場機製失靈。在金融市場上,把優質金融產品稱為桃,劣質金融產品稱為檸檬,由於信息不對稱,投資者無法分辨桃和檸檬,因此隻願意支付平均質量的價格。這個價格低於優質證券的價格,高於劣質證券的價格,因此優質證券提供者不願意在市場上出售自己的證券,而劣質證券提供者則稱為市場上的積極提供者。投資者當然也明白這種現象的產生,因此投資者不願意購買在市場上出售的證券。這樣,由於信息不對稱,導致了直接投資市場的萎縮。而金融機構可以緩解信息不對稱,從而有了存在的必要。

    (金融機構克服道德風險):對於股權合約中的道德風險,風投機構通過持股以及限製其他股東進入,從而對公司實行控製。而對於債權中的道德風險,金融機構有充分的能力對債權人實施貸款後的監督,從而緩解道德風險。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